
运动带来的学习思考
——教育随笔
自从2022年二月份以来,笔者基本上形成了坚持跑步的行为,一个月能保证十五次距离达到一百公里以上配速为五分三十秒到六分二十秒之间,这一行为至少现在给笔者带来非常愉快的心情。
今日提笔主要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偶然产生的想法有时觉得非常有意思,对以后从事其他事情也都是有一些借鉴意义的,比如学习等。
一、突破瓶颈善于寻找方法贵在行动
记得笔者当初跑步跑到两、三公里时脚的膝盖处就会很不舒服,原初以为自己年纪大了,跑不了那么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咨询了一下医生,医生问笔者运动之前有无做些热身运动,笔者直摇头说没有,后来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在后面的运动中增加了将近二十分钟的热身运动,果不其然上述现象消失的无影无踪。这说明做一件事必须要讲究方法,不能硬碰硬,否则难以形成突破。
显然学习上也是讲究方法的,当自己出现学习上、教学上的瓶颈时,就应该冷静下来思考首先寻找自己的问题,然后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网络很发达,对于学习方法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海量的信息,认真结合实际选取一两条作为实践,看看有无改观。
其实,一个人最怕的就是难以作出改变的行动而非方法策略的寻找。很多事实证明要突破自我,就要敢于有破局思维,好菜好米摆在哪儿要是不去做那将永远是摆设。有了方法敢于行动才是最重要。
二、总目标达成要善于分解
笔者每次跑步定的目标从起初四到五公里,到七公里,再到八、九公里,这些目标的定制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发的,有那种不断超越自我的陶醉,而每次完成一次目标时,过程又却是艰难的。对于一个非专业跑步人士来说有时刚跑步时想到今天要跑七公里难免心生不悦,不知大家有无这方面的同感,怎么去克服呢?笔者是把总目标的路程进行分解,比如一条五百米长的直路可以从中分解几条短距离的路程,诸如一百五十米或二百五十米,刚开始运动时不想总目标是多少公里而是勉励自己先完成几个短路程的目标,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总目标更重要的是给了自己一个比较愉快的心情。
一个人有伟大的奋斗目标是好事,但很多时候因为太大想着都可怕,在遇到困难时就会很容易放弃,比如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某学科现在的水平是五十分,他定得目标是九十分,目标没有什么好坏之分的,但从达成的目标来看,道路应该是艰难的,倘若心志不坚是很容易摔下来的,可否把总目标九十分分解为六十分、六十八分,七十四分、八十分、八十四分、八十八分,九十分共七个目标完成段。
其实我们从事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善于把梦想分成若干个阶段性的小梦想将会是实现最后梦想最强有力的支撑。

三、冲刺一身轻全靠前面把担分
大家不知是否有这样一个体验,在完成最后既定目标冲刺时(此处更多是自己跑步时既定的跑步规划行程,很多时候就是行程中有这么一个路线要落实执行而已,其实总目标里程数已达成),总不能按照既定的行动计划去执行,比如本人多次心想在最后行动规划中想按照前面的里程做法每半公里也做几个来回的小里程任务,但执行时总会大打折扣,甚至有放弃自己的做法当然是因为总目标里程数已经达成的前提下。
后来本人思考这跟自己的策略制定是有很大关系的,笔者总结的策略就是最后行动规划中宜松不宜紧,本人的具体做法就是把最后的里程需要完成的小任务放到前面的小任务中去完成;其次就是把小里程需要完成的次数分成几个小的次数均分在每次循环的次数中,那样也是很轻松的。以笔者实际为例以跑七公里为总目标,跑道是单程五百米。行动规划:小任务二百五十米来回十次,外加两次五百米来回两次。执行时可以采取每一个五百米行动前就完成三次的小任务循环执行,那么等到最后一个五百米任务时只需要执行一个小任务即可,这样个人跑下来是很舒服的。当然还可以按照先执行每五百米完成四个小任务来执行,这样最后一个五百米就不需要做小任务,这样会更符合实际。总之这几种做法都是可取的,每次个人完成都是超额完成任务的,即总目标的达成由七公里可能变成八公里甚至十公里。
这也告诉我们学习在最后冲刺时,要善于给自己留有余地,减少压力,因此不可按照往常那样去执行目标,而要在前面把最后需要完成的同样任务进行分担,尽可能保证最后冲刺一身轻,甚至实现超越。
四、追求更好的意识是实现超越的可能
有时笔者没有在意速率,只顾一味地往前跑,有一次突然有一部自行车出现在笔者的前面,它那种转转的声音像似在说“加油、跟上、跟上”,笔者当时是无意提速却又不想离自行车太远,于是就不知不觉地紧跟了上去,后来发现自己的速率提了上去,然后再想:很多时候我们是有实力的,只不过是没有榜样来让实力表现出来。自行车不可能次次都能出现,那可不可以在没有榜样的环境下自己需要假想一个榜样即眼前有一部自行车在前面,自己不断地激励自己不要落后,跟上去,甚至超越。这种做法让笔者的速率还真的提升不少。
其实在生活中、学习中也同样如此,在能行的状态下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我们的学习任务在精力保证的情况下可以适度给自己加些码,从而实现超越。我们需要在不变中有变的思维,稳定地执行中思考可以怎么做可以做得更好,这种思维是保证有意外之喜的可能也是实现超越的行动体现。
一个人很需要有一种做更好自己的意识。

五、学会分散转移对象是一个好策略
有时笔者在完成最后一公里冲刺时,产生过一些负面的情绪感觉要完成它太艰难啦!想着还有五百米的来回要去跑就让人感觉很累,在有负面情绪的状态下该怎么办呢?笔者后来是这样解决的数数,定一个数五十、一百或两百的数,边跑边数就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最后的任务,这种善于分散自己情绪的做法确实有效的。显然这种分散负面情绪的做法放到现实生活中也同样适用,不要把心眼总是放在自己不开心的事情上,善于用其他的方式来代替自己的心思。每个人不可能每天都是快乐的,只要天没有塌下来什么难事都是自己给自己定义的,当处在艰难的时候不如把它先搁在一边,做做其他的事,说不定等待也是一种解决的办法,当一个人努力去做一件事时往往很难成功,然而把它放下来(这里“放下”不是放弃)或许无意中就来了喜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事可多着呢!
当然,运动需要自律,但也要科学,不能无节制地加码提速,不能损害身体为前提,更不能因为自律跑步太久影响一家人的生活无规律化。合理安排,科学运动,使其两全其美这何乐而不为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