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什么意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的意思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此诗是唐诗名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代文人爱不释手同时对于诗中意义又有多种解读。诗无达诂,各得其意。我觉得知人论世才更贴近作者原意,更真实反映作品的本诣。

自汉以来,韦杜两家,世代门阀,作者韦应物任职唐玄宗侍卫,安史之乱后,历经百劫,尝遍百味,一改纨绔子弟性情,转而习文中进士,出任过滁州苏州刺史,对百姓疾苦感同身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你再痛再苦比得过田间烈日、寒风中耕作的百姓吗?你掂量着手头的工资钱可能不满意,可乡间路上碰见过多少为两餐背井离乡的打工仔?

特别他亡妻后怕委屈女儿不再续娶,女儿出嫁时既当爹又当娘的舔犊情怀《送杨氏女》那种絮絮叨叨、泪眼婆娑的情形,你完全想不到他当禁中大内时纵酒横行无事生非的顽劣。

安史之乱使曾经坚不可摧的国势不以人意志控制的崩溃,个人努力作用在波涛汹涌的历史洪流中,更是身被时势裹挟的无力惑。他的《调笑令

胡马胡马,

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

边草无穷日暮。

形象的刻画了迷途的骏马刨沙刨雪奋力驰骋不甘屈服又无出路的情形,借喻个人前途的渺茫,心境的迷茫。

但他又不必似杜甫为衣食担忧,使他百般努力受挫折后如同诗佛王维深受禅宗影响,淡泊名利,修心看空,顺应自然,对人与宇宙保持任远自在的超然物外心境。似庄子云: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韦应物这时期的诗句有: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又如: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下面咱们就揣摩着作者随时势不断改变的心路,试着阐释这首《滁州西涧》。

诗人任滁州刺史时,国库空虚朝廷横征暴敛“氓税况重叠,公门极煎熬”,作者于心不忍又无能为力,内心煎熬郁闷,独步寻幽解忧,走着走着估计忘路之远近。无意中发现在无人着意的偏僻荒涧边,居然长有一丛平常难觅的芳草,青葱茂盛,沐风临水,自甘寂寞,摇曳生姿。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头顶枝叶间自由自在的黄莺不屑应时悦人,唱得婉转悦耳,自得其乐,自我陶醉。

斯时斯景,不由让苦闷难解而外出独步的诗人顿有所悟:难道生平才华必须得人赏识才活得有意义吗?你看这涧边幽草,深林黄莺,不也独自生活于人迹罕至的大山间过得有滋有味吗?

豁然开朗的诗人正顿悟间,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原本清浅可人的山涧溪流,获得上天的雨水后,犹如苏醒的山蟒,展现出一股凶猛力量,咆哮着荡涤一切冲出山谷。这种意外反转的危险力量在山间探险游玩的驴友最有体验。

估计我们的诗人也觉得不安全,早己收起散漫闲心快步出山。这时出到山外连着山涧的渡口,见到拴着平日摆渡的空船,临夜无人,随着山溪水的冲荡,好似突然获得了某种生命力,象一条咬钩的大怪物,扯直绳子绕着柱橛不知疲倦的挣扎兜圈子。

此时夜色降临,野外空旷四下无人,作者孤独一人目睹如此平日里不曾想见的灵异怪事,内心的震撼那是可想而知。这一切源于天地间的一场大雨,完全与人类无关,万事万物必有着其固有的生命轨道,朝代兴哀,人事更迭的原因,只不过皓首穷经的学究惯于用远古圣贤至理去诠释,实属庸人自扰。

我想,这是一种对生命的顿悟和人生纠结的解脱,这就是千百年来教人读后,百思百解又似不得其解但又不忍释卷的原因所在,因为它触及了人心中隐藏得极秘的生命之刺,人生的困惑必有更深刻的原因,非虚无主义,天地之大万物万象,亦道之深之所在,缘各人自遇自悟自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