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习,我对奥尔夫教学音乐律动活动有了新的看法与反思,只有实践了才明白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对此做出了一下总结。
根据每个地区对孩子的教育教学差距的不同,孩子们个人认知水平层次的不同,奥尔夫教学音乐律动活动开展普及自然也不同。就比如,在大学中我们所学习到的奥尔夫教学是较为理想的,在初步运用是还是比较吃力,作为大学学习者配合起来还是有些不太灵活,有些同学的配合度,参与度都不太可观,适应后则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太为理想化,在幼儿园中实施不一定会吸引到所有的幼儿注意,参与度也是一个问题。
进入幼儿园实习后,我发现了对于部分地区,奥尔夫教学音乐活动还是没有普及实施,我所观摩的一节音乐教学课,他们的音乐活动还是原先传统的教学手段,幼儿教师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坐在下面一句一句学。为了使孩子们学会一首儿歌,老师们带领着孩子们反反复复的唱,五遍,十遍的教,死记硬背试的音乐活动显得格外无趣,孩子们也没有那种学习音乐的乐趣,只是把学会儿歌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
之后我便想认真备一堂有关奥尔夫音乐律动教学活动的课,看看对这里的孩子的实践效果如何。我选中了《布谷鸟》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首先课前选了一个节奏欢快的律动活跃孩子们的活动氛围和参与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紧接着又放了一段节奏感强的音乐做了一个拍手,拍肩,拍腿的反应力小活动,看着孩子们的积极性都上来了,他们也能初步的根据音乐动起来,明白我的意思,我便开始了我的下一个活动环节。
根据《布谷鸟》中音乐的旋律拍手,拍肩,拍腿还有自我创编,这个比较简单,孩子们跟着视频几乎都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后来让孩子们分小组自行创编时,我就发现有些孩子只是调换了拍手,拍肩,拍腿的动作顺序,并没有别的新动作,有些小朋友则是表示想不出新动作,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便引导他们创编了几个动作,但是此时活动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降低了。
当时我在想是不是孩子们对这个新鲜的教学方法不太感兴趣,于是我又在成绩比较可观的大班又试了一次同样的课,这次我发现我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对于上一个班,我这次将引导动作多示范了几个,孩子们配合度也高了,但是还是有些不太理想,观摩的老师们告诉我,对于本地给孩子来说,设计的这节课的确有些难度,他们的想象力没有到达老师想要的水平,所以我这堂课的回响并不高。
我认为各个地区应有一些教育特色课程作为活动开展的亮点,幼儿园不应该成为灌输知识,硬式教育的地方,我也希望孩子们应在活泼快乐中成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