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属于眼高手低的人吗,什么叫眼高手低

暑假的时间又到了,再过一个多月很多的博士新生就要开学了。大家也许会期待,期待早日回到学校,进入课题组,正式开始自己的博士生涯。也有很多同学会焦虑,担心博士期间压力太大,对自己的课题一无所知,会影响最后的毕业甚至是求职。作为一名在读博士,真的是深有体会,本篇文章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应该避开的坑——“眼高手低”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何谓眼高手低

很多的新生在读博士的时候,无论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都会卯足了一股劲,初期的时候疯狂地搜索并阅读文献,甚至连正常的休息时间都忘记了。看到别人的文章,总是认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而这些不足一旦被自己攻克,马上就会成为圈子里小有名气的科学家。不排除,有一部分优秀的硕士,尤其是本科生会有这样的想法(笔者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总是只顾着看别人的不足,缺乏深入实际的思考和实践,甚至很多的东西自己都讲不明白,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总是几个问题就被问倒了。

其实,根据笔者的经验,一篇文章,尤其是顶级期刊的文章,都非常值得去思考,甚至是复现其中的实验或者模型。这里稍微讲一下里面的原因。其实科研,发文章,尤其是在博士生涯之中,没有必要大而全,需要做到的是小而精。也就是找到该研究领域中一个关键的问题,然后由浅入深的把问题讲清楚,做出细致入微的分析,拓宽人们的理解。因此,好的文章在思想方面总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其次,有了好的想法,还需要实现,而对于一个初入科研圈子的博士生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可能光复现别人的模型或者实验就要花掉很多的时间。发文章的都是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对领域内的方法、设备都很熟悉,因此他们做起来会熟练一些。但对于新手来说就不同了,首先是得学习基本的东西,然后要吃透文章中的思想和方法,其次还要做出来,而且是在没有多少指导的情况下。最重要的一点是,科研圈发文章很多都是几个作者合作一起发的,因此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因此,在复现文章内容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那我们该如何去做?

你属于眼高手低的人吗,什么叫眼高手低

一般刚进来的博士,导师都会发一些推荐的材料,指出几个值得去研究的方向。这些就是你“起家”的资本。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拆分法,也就是化大为小,化难为易,把一件事情拆分到不可拆分为止。

首先是从头到尾翻阅所有的材料,对材料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大体知道需要做些什么,需要用到哪些技巧和什么方法。这样才能在未来学习的时候提前做好规划。

其次,根据自己本身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写下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如果不需要学习的话就可以直接跳过了)。

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和框架,然后找到创新点,最后尤其要注意参考文献的阅读,这会让你对这篇文章的背景和领域的焦点更有针对性。

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做进一步的分析。

总结

本文总结了博士新生会犯的眼高手低的坑,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方法,希望各位在读博士们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一步一步朝着科研的方向越走越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