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生命
文字是不会衰老的,不会衰老,当然也就不会死亡了……
上边这句话,我想是很多很多不出名的写作的人,一种最好的自我安慰,毕竟,靠写作获得名利的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2018年3月29日至今,已经四年半的时间了。每天一篇文章,一个月休息五六天,按照这个进度,我已经写了超过1200篇文章了,但这100多万字,究竟有多少人看到,究竟有多少意义和价值,其实我是不知道的。
对于写作者而言,最大的障碍并不是能否写得出来文章来,而是会对自己所写的文章抱有疑问“这篇文章有意义吗?”
40岁以前,我是没有答案的,总希望做任何事,都能有意义和价值,但年过不惑之年龄,日益发现,寻找意义或者说寻找价值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如果年龄再增长一些,那么我想季羡林先生那句“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会获得自己完全的认可……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想要表达我写作的意义,结果写着写着,发现我居然把文章的意义给写没了,有一点点好笑。
说一点中国老祖宗的智慧吧。
二十弱冠……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耳顺……
七十古稀……
八十九十耄耋……
百岁高龄谓之期颐……
当然,按照现在的医学技术以及民众的经济条件,大多数人在古稀到耄耋之龄就会告别这个世界了,至于期颐的百岁老人,你自己可以认真思考一下,究竟你能够见到面的人,有几人,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发现,他们更多是活在电视和新闻里。如果你真的认识超过一个甚至两个的百岁老人,那么说明你要么属于生活条件不错,有良好的医疗资源和懂得生活的节制,要么你生活的土壤不错,中国确实有一些并不十分发达的乡村适合人居,广西、四川、湖南的大山里都有这样的乡村。这里普及一个地理常识,中国长寿之乡最多的省份是广西。再说一下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2022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8.2岁。从1949年的35岁,1957年的57岁,1981年的67.7岁,2000年的71.4岁,2022年78.2岁——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不断攀升。
我们的老祖宗,提出的三十而立,大概意思是大多数人到了三十岁左右,都会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结婚、生子成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而若是在社会上追逐功利的人,也在三十左右的年龄最有机会。四十不惑则更准确的形容大多数人无论生理还是心理,到四十岁开始就将进入下坡的状态。而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四十岁开始,大概率自己的生命已经过了一半甚至一半多的过程,这个时候,不应该再对世界有太多的疑惑,四十岁应该能够淡然的面对世界和面对自己了。至于五十而知天命,是讲人到了五十岁左右,就应该知道自己这一生究竟能活成什么样子,降低欲望,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最该做的事情。耳顺、古稀、耄耋、期颐都有自己的意思,但不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就不累述了。
说回文字的生命和文章的意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千多年前的杜甫,其实也和我等平凡之人一般,提出过这个问题,
文字是不会衰老也不会死亡的,这就是写作的意义!
戛然而止,就是这个意思!

谢谢阅读!
2022年10月4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