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大夫魏颗奉君命,率晋军向秦军发动进攻,两军于辅氏展开了激战;秦军猛将杜回善于步战,率数百名步卒手持铜戈横冲直撞,“下砍马足,上劈甲将”、往来冲杀、神勇无敌,晋军被杜回冲击得七零八落,死伤无数,只得狼狈撤退,远离秦军扎营。
晚上就寝时,魏颗睡意迷朦之间听见有人在耳边反复说:“青草坡、青草坡…”,惊醒后又没看见人,等睡过去后又似乎有人依然在耳边说:“青草坡、青草坡…”,如此几次三番。
惊醒过后的魏颗心想:这也许是上天在暗示自己什么,因此连夜派人四处搜寻打探,果然在辅氏东面十里处,寻到一地名为“青草坡”的一处草地;于是魏颗命人在设伏。次日又故意大张旗鼓率军搦战,示弱不敌由此撤退,意在引诱秦军追击。
秦军见晋军撤退,随即发兵追击,其中杜回一马当先,带头冲阵;魏颗且战且退,向青草坡方向撤退,杜回紧追不舍,很快也追到了青草坡。此时晋军伏兵四起,包围了秦军,但杜回倚仗勇力,挥戈反击,左右厮杀,晋军无法抵挡,战场局势和头天一样,眼看晋军又要失败。
此时,忽见一个白发老人,进入战场如入无人之境,在杜回前后左右,将地上的草挽成了一个个草环,“以攀杜回之足”;可奇怪的是,魏颗发现,似乎除了自己之外,战场上的两军士卒,包括杜回在内,都看不见这个老人。
片刻之间,正在左冲右突、奋力厮杀的杜回,突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步一跌、站立不稳,几次稀里糊涂地摔倒在地,之前的神勇顿时消失不见;士卒们对此皆莫名惊诧。趁着杜回绊倒,魏颗当机立断,亲率晋军奋勇反击,将失去了主将的秦军击溃,把跌倒在地的杜回生擒,绑回了晋军营中。但魏颗再想去寻找那个神秘的白发老人时,却愕然发现,战场上早就没有了老人的身影,不知其何时离去。
而失去了猛将的秦军则士气不振,军心大乱,无法再次对晋军发起进攻。此时,晋国的后继援军也已陆续向辅氏进发,准备合击秦军。秦桓公见大势已去,率军撤退、铩羽而归。

大胜秦军而归,当天晚上,魏颗在睡梦中,又梦见白天那个白发老人前来拜见,向魏颗叩拜行礼说:“您当年用先人之命,善待了我女儿,让她有所依靠,我生前感念您的大恩,却无以为报,只能下至九泉后,为您结草以助、擒获秦将,作为报答。”
魏颗很是惊讶,问老人说:“我不记得我对您和您女儿施舍过什么恩德啊!您究竟是谁呢?”老人笑着答道:“我是祖姬的父亲!”
魏颗猛然惊醒,回想起白天和梦中的事情,魏颗这才知道,原来那个白发老人,就是父亲魏犨(魏武子)生前的宠妾祖姬之父。
魏武子有位爱妾名叫祖姬,她年轻漂亮,深受宠爱,可是一直没有生孩子。魏武子上了年岁,他刚生病的时候,叮嘱儿子魏颗说:“如果我死了,你就把祖姬嫁出去。”谁料后来魏武子病重,又改口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魏颗认为人在病重的时候就神智不清了,应当遵照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决定,所以魏武子死后,魏颗并没有让祖姬陪葬,而是将祖姬风风光光地陪嫁了许多嫁妆,找了个好人家嫁出去。
当时魏颗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妥善安置祖姬,也是出于一片恻隐之心。但让魏颗没想到的时,数十年前的善行,居然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回报,祖姬的老父亲(这时是已到九泉之下的鬼魂了)心存报恩,因此在此次和秦军大战之时,前来协助自己,“结草衔环”,助自己擒获杜回,赢得了胜利。

【蓝玉森】云:善与恶的因果之报,就像人的影子跟随着形体,片刻不离。
行善或作恶,都是人的主观行为,两种做法的结果肯定不同。我们必须承认因果关系,承认现实中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一件事情有前因才有后果,原因和结果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必然的联系,就像影子跟随着人的身体,身体走到哪里,影子就走到哪里。
多行善积德总是没错!“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