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隨笔
前日友人来寒舍小酌,席间,一展歌喉高唱《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语音高亢嘹亮韵味十足道尽人间悲凉咏吟人生万千况味!
席散,翻书又读关于此词作者明代状元杨慎事。唏嘘再三慨叹人生际遭无常,人事固可尽,天道实难违。更体会,命运之神奇幻无穷,更须珍惜当下,善待生活,知足感恩,欢度余生。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完备,科考纪律严明,尤其明代,尤重科举。有明一朝,十六帝凡二百八十多年,共八十八次科考,产生状元八十九位(其中-次张黄榜两次,出了两个第一名)。
杨慎(公元1488_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巿)。他爸可不是李刚,他爸叫杨廷和,乃明朝名相之一,位至少师大学士,内阁执政二十牟,当首辅近十年,功绩卓著,威信极高。他有个叔叔杨廷仪也官居礼部尚书。这样家庭出身,所受教育定是高质量的。更兼杨慎自小聪颖慧悟,学习刻苦,七岁作《古战场文》便为时人传阅称奇。后来,乡试笫三,会试第二,殿试第一,于正德六年辛未科高登金榜一举夺魁,一甲第一名状元,时年仅二十四岁。
杨慎天资卓越后天又刻苦自励,他才华横溢,博闻強记,知识渊博,在同僚中是出类拔萃的。为人处事又正直率真,本应是国之栋梁朝廷支柱。
但,命运无常。他入仕时是正德帝明武宗朱厚照,此人荒淫无耻,多年不问政事,带一帮宦官侫臣到处冶游玩乐,大选民间美女,朝野愤激民怨沸腾。杨慎以“经筵讲官”的身份上书劝谏,语辞激烈剀切,气恼了皇帝,命其致仕归乡养病。
一去四年,武宗死了。嘉靖帝朱厚熜上台。这也是一个自私专横的暴君。他是武宗的堂弟,因武宗无子而被杨廷和等重臣拥举登位。可他-上台便要追赠他爹为“皇考”,就是已死的皇帝。这违背礼法,朝中大臣大多数反对。当然也有几个投机小人逢迎而获信任提拔。引起了持续多年的“大礼之争”。
杨慎自然是反对派首领。他联络了三十六名大臣联名抗议,并以辞职相胁。嘉靖大怒,派锦衣卫把他们抓进大牢。
出来后,杨慎更来劲了。带领143人在皇宫左顺门“撼门大哭,声彻殿廷”。
嘉靖大怒,派锦衣卫将这一百多人统统送进大獄,強行举行“上尊号”大典。多人拒绝参加,令嘉靖恨恼已极,把杨慎等160余名大臣施行“廷杖”,就是在金銮殿上打板子。先后有18人被活活打死。杨慎两次被打得死去话来伤重不能站立,他仍不改囗坚执己见。
嘉靖一意孤行一次撤了180多人的职,杨慎首当其冲,被贬流放永昌且规定“永远充军不得返京”。
永昌即今云南保山,偏僻荒蛮之隅,少数民族聚居之所。他身带重伤,躺在床上,也得动身前往。他爸当宰相多年,定是办过不少贪官侫臣,这次杨家失势,岂不是报仇良机?他们联络些人雇佣黑社会要趁杨慎遣戍之机杀掉他全家。
杨慎带伤领全家数十囗人乘车乘船沿运河而行。匪徒沿途跟踪,前方设有埋伏,企图在风雨之夜动手。亏得咱状元公足智多谋早有察觉,一路小心戒备,不断拐路換船,该停不停,该行不行,贼人摸不透,追不上,找不着,跟隨了-千多里旱路水路也没有机会下手。船到临清关,贼人眼看无望,方才撤散。杨慎_身伤病,颠簸万里,到得戍所,已是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一代雄才,被埋没沦落荒蛮边远之地,偏偏暴君朱厚熜在位时间又特别长。他不时问身边臣子,杨慎这会儿怎么样了?阁老们答,他年老多病,快不行了。皇帝才放心。终究未得赦免,三十五年后,死于贬所,时年七十二岁。
杨慎著作等身。留有诗词2300多首。其它著作在400种以上。其传世之作仅明末学者李贽《续藏书》中收录便有117种之多。
特别应记住的是,他被贬荒蛮却造福一方,在云南广撒文化的种子带出了不少好学子让荒蛮之地的孩子受到文化滋养,文明好学之风渐成。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开篇便引用杨慎的《临江仙》_词冠于篇首,足见此词之重此词作者之重。“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天降大才,雄才一世,命运多舛,一生戍边。后人思之,慨叹命运无常,天道难违,不胜感慨唏嘘云尔!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