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点起来晨读了。”
“去阳台上读二十分钟的课文。”
“大点声,认真读。”
早上在一遍一遍的催促声中,孩子不情不愿的从床上爬起来,慢悠悠的翻书,慢悠悠的蹭到阳台上,翻开书的一瞬间就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接下来就是血压升高的一幕了,就见他眯着眼睛,迷离的看着书本上的字,摇头晃脑的读了两句之后,就开始换着音调读,或快或慢,或高或低,或有声或无声,最后干脆唱了起来。哼哼唧唧比念经还分不清。
在读书的过程中,这一幕是不是都很熟悉?
家长站在施令者的位置上,一声令下。没有想象中的呼之必应,反而是一次次地被气到挠墙。
提到共读,有人说:我哪有那么多时间?
有人说:读书是他自己的事,再说他那些童书我又不爱看,幼稚得很。
也有人说:爱读不读,书又不是给我念的。
还有人说:我们小时候哪个不是自己读书?哪个父母天天陪着了?
是的,没错。每个家长的反馈都有道理,也普遍存在。
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工作了一天回来,已经疲惫不已,加班,家务,各种琐事之后,已经没有时间和心力再去共读。
我们小时候也的确都是自己自力更生,独自看书写作业,独自上学放学,甚至在忙完学习,还要做一些家务。
可是时代变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果我们只是把孩子完全交给老师和课堂,可能他就比别人慢了一步。
对于英语的学习,我一直是迷茫的。当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发现我对他的英语学习束手无策。哪怕我是英语专业毕业,哪怕我专八证书在手。
我不知道要怎么开始,从哪里开始。我甚至想不起当年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看一本英文原版,哪怕只是一本薄薄的书虫。
直到我看到这本书,所有的迷茫似乎被一盏灯点亮,迷雾散去,原来,这条路还可以这样走。

《共读英语的五年》是艾玛老师根据自己与学生五年来的共读英语的经历所写,里面有很多学生和他们的家庭的故事。读者可以从老师教授的过程以及孩子的学习过程有所领悟,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亲子共读方式,从而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的收获。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非常大。老师的方法正好解决了目前我所遇到的障碍。
例如,在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以前是盯着他读。没错,是盯着。在他走神的时候提醒一下,在他抗拒的时候压迫一下,在他放弃的时候威逼一下。然后站在白板前,一个个写下问题,一句句的追问答案,如果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会立刻表现出失望,生气等负面情绪。

然而艾玛老师给我上了一课。
她的方法看上去棒极了。她站在了一个跟孩子平等的位置,没有用自己已经积累过的知识高高在上的去指导教学,她跟孩子一起,像一起学习的小伙伴,甚至会把自己“无知”的一面展现在孩子面前。同样,她也没有刻意地追求速度,例如《夏洛的网》这本书,她甚至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去教授前两章。她耐心地等待孩子去思考,哪怕最后等来的只是一个错误答案,也不会因此生气,气馁,否定。
同样,枯燥单一的知识点输出输入对于孩子来说,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老师会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些有意思的输出方式,例如有趣的思维导图,朗诵,辩论,或者场景制作,场景表达等。
——儿童的书里存在着只有儿童才能解码的秘密符号,和孩子们共读他们的书,我们重新经历成长,也重新理解儿童和童年。

我刚刚下单了一本《夏洛的网》原版书籍,打算跟着这本书的方法,陪孩子一起读一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3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