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户外活动,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同伴冲突!

说在开始之前

01

我是手拙君,对我而言2022年的秋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时间。

因为,我除了继续做手艺的纪录与传播工作之外,在伙伴的鼓励下,将给自己多加一个身份的计划付诸了行动。

那就是成为一个抟制泥巴的陶作者,原因当然是因为喜爱。

因为我想更深入地去了解和感受紫砂陶作过程中的,泥巴的触感、手的动作、线条的起伏、肌理的质感、造型的气质、色彩的情感,等等,言语所无法去详尽传达的东西。

02

这些需要人充分调动自己的六感造就的侍茶器物,早在明清之际便盛名赫赫。

它的工艺一代代传承至今,并不断演化。

似乎想要掌握它的工艺是蛮难的事情,我可以做到吗?

“当然可以,是个人只要学,肯下功夫都可以”我的陶人朋友们这么说。

“学会容易、做好难。”

“虽然搞不懂你这么一大把年纪学这个干什么,不过,你觉得哪些需要我的,尽管提”

“你要学吗?我教你”

当我向他们传递出我想自己做茶壶的时候,

一瞬间,我在这个陶都小镇上的朋友们都成了我的师父,

别说,这感觉不错。

03

不过我最开始是悄悄的在自己的工作室,凭着拍过的的那些视频素材留下的工艺流程印象,相当盲目的做了大约20多把很小的茶壶,结果不用多说,自然是问题多多。

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户外活动,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同伴冲突!

最早自己摸索做的一批壶

现实教会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尊重这门手艺的学习传统。

言归正传,我将给朋友们用视频的方式分享,我学习这门手艺的过程,我将尽我所能的将我学习、体会、看到、听到的关于紫砂陶作茶壶的工艺、审美、等等信息贯穿在视频中。

04

紫砂壶总的来说,分为光塑器以及花器两大类。光塑器又分为圆器、方器、以及筋纹器三种。

我的入门学习从光素器的圆器开始。

圆器的壶型,自古至今样式极多,难以尽数。

05

宜兴紫砂茶壶工艺的学习,有着一条清晰的训练路径,

在进入正式造型学习之前,基本功一定要练好。

打泥片,这个时期周期一般要月余。

这个训练的目的,据我的理解一是打出符合标准的泥片,二是通过这个过程,熟悉泥巴在不同干湿情况下的状态,也就是手艺人俗称的“泥性”。

手拙君学壶心得:切记遵从泥之道

不熟悉泥巴的性格,不遵从它的客观规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硬来,那么结果,就像我最初自己做的那些壶一样,会出现各种问题,反倒欲速则不达了。


正文

打圆

宜兴紫砂壶成型工艺训练一般标准流程。结束打泥片基础训练,初步了解泥性后,方可进入造型训练。

10月初,我先到紫砂工艺厂吴署峰先生的工作室,跟着他的弟子凯凯老师观摩学习了他制壶的全流程,当时他正在制作几把圆球壶,感谢凯凯巨细无遗的把他的经验传授给我,然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室中开始自修。

自修并不顺利。

好友红星,来我的工作室做客,我给他看我刚出窑的壶,他拿在手中,端详了片刻,摇了摇头,红星是聋人,所以他用手语告诉我,这里、这里、都不行。。。。他告诉我的话,让我这个新手深受触动,虽然已经观察了这门手艺两年多时间,但认识从未曾如此深刻。

如何看一把壶,到底如何才是一把称得上好的壶呢?

在这个高手如织的紫砂陶都之中,自然是有其共识的。

比如壶友耳熟能详的三点一平。壶嘴,壶巴,壶的要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异型壶不在此列)等等。

顾景舟大师也有著述来说明这一点。

紫砂壶的外在造型,装饰、如何变化,对手艺人来说这都是第二位需要考量的。

核心的关键在于,人们使用这把壶茶的时候,是否合用。

而这决定于几个要点,第一,口盖密封,第二,出水有力,第三,执壶舒适。

我此前的错误认知在于,一直考量的都是壶的外在造型。

或许这是由于我在这个镇子上接触到的紫砂壶,都是解决了这种基础问题,而且身边朋友大都和我讨论的也都是造型的关系,以至于产生了误导。

传统光素紫砂器对,对称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事实上,我能够理解这一点,因为对称美可以说是最为经典的美学样式。

为了学得更有效率,我特意在好友文武的工作室中也安置了一个工位。选择这里的理由,一是时间方便,他这里几乎24小时都有人在,二则这里大多都是有着多年经验的陶手非常方便请教,三则他们工作室的主推产品,正是入门训练必备的壶型之一,仿古壶系。

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户外活动,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同伴冲突!

我的工位

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户外活动,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同伴冲突!

一边拍摄 一边做壶

那就正式开始吧。第一关“仿古”。

“仿古壶”是我要学会的第一款紫砂传统壶式。

它可是紫砂传世的经典茗壶,圆器中的大成定式。其结构、造型、比列,实用性,美观性等涵盖了一把阳羡砂壶的一切奥义。

我将从学习它的过程中,学会全手作紫砂壶的功夫秘技。

仿古,据说源自清中时期的茗壶大家邵大亨

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户外活动,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同伴冲突!

大亨仿古

而近代顾景舟大师也推陈出新,创作出景舟仿古壶式,成为新的经典。

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动手之前,我需要对“仿古”的造型所蕴含的美学语言及其所要表达的人文精神进行解读。

仿古壶的壶型,是以“鼓”为原型的。

因此,我要首先回到它的源点,“鼓”。

“鼓”是诞生于远古时代的打击乐器

远古时代,先民在“鼓”的节奏中,围着燎火,踏歌而舞,或在冷兵器的战阵之上,战士们闻鼓而进,“鼓”所代表的精神力量,在数千年时光里早已融进我们的文明基因。

在我的理解里,去总结“鼓”所蕴含的美学精神,如果赋予它一种人格特征的话,应该是,雄健的、昂阳的、浑然饱满的、蓄势待发、不怒而威,井研有序,雄姿英发的,就像是古代文人理想中的君子之士,或者我们的国庆阅兵场上,猎猎行进的解放军战士。

仿古壶依“鼓”而得其型,那么最初创造这一壶式的先辈,说不定也是如我这般所想的呢。

因为,“仿古壶” ,观其骨架、品其神韵,无不彰显着如“鼓”般的人格之美,君子之仪。

如是这般思维,我首先在心里给“仿古”做了一个心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要分析“仿古壶”造型的客观元素。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仿古造型的首要奥义是——圆。

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户外活动,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同伴冲突!

俯视一把仿古壶,它的壶钮、身桶的轮廓线是一个接近标准的圆。

来自圆的曲线构成了仿古壶的所有结构的轮廓。一把仿古壶,从上至下,由壶钮(壶的)、壶盖、壶身,肩、腹、足。。等等莫不是如此。

圆,是我们最熟悉的形状,而弧线、曲线的律动,交织出了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界,乃至我们的身体。

圆,让我们油然心生一种亲切感,这是无法抑制的来自基因的本能。只要太阳还高挂在天上。只要星辰还在沿着它们的轨道运转。

一般“仿古壶”的线条中,还暗藏着,来自人手的曲线。

古代的陶作匠人,或许便是从对自然的观察和我们人的身体中,找到了塑造曲线的模范。

而我们的双手,不仅仅是我们最好的工具,而且恰恰也是最适合,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尺规,新的考古发现告诉我们,数万年前印于岩壁上的小手印,或许是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因此,我们双手,乃至身体本身便是大自然塑造得绝美的艺术品。

因此,从我们的双手中,得到的曲线,当然舒服,亲切,好看。

说到这里,还有一点需要略微进行一下说明,我们东方传统古典的造型艺术,大都是由线构成的,而我们对线的理解,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运动着的,就像舞蹈一般,它形成了一种动态中平衡。欣赏古典的园林、山水画、壁画、雕塑、宋明家具等等都能感受这一点,紫砂壶自然概莫能外。

但是,光知道理论是没用的,手艺人需要用手艺证明。

能做出来才是王道。

我仿佛听到一个“中二”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好好努力吧,少年。” 额不对,是“好好努力吧,快要四十岁的少年”。

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户外活动,幼儿园观察笔记中班同伴冲突!


今天分享就到这里,欢迎持续关注手拙君,下期手拙君将更新训练仿古身筒的视频,谢谢大家的观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