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作文600字,播种作文600字初一!

佘桃珍 | 远去的烟火——乡村生活忆旧

播种作文600字,播种作文600字初一!

我生活的鄂西山村,到20世纪80年代初,仍沿袭着一种传统的农耕模式,即砍楂子、烧火粪——应该说是先民刀耕火种的遗风。在当时当地,不失为一项很实用的农活,多少有些技术含量,虽艰辛苦累,工期长,差不多是整个冬季为主的农事。后因森林防火之需,政府明令禁止,一晃已数十年。

偶尔回到乡下,看到良田熟地田坎路边被荆棘挡道浓荫遮蔽,总听不少乡民叹一句:原来砍楂子烧火粪一举几得,现在无整了哦!是啊,现家家楼房,户户烤火炉,无人不庆幸活出了时代感、仪式感。但重重大山里的特殊环境,前人传承的某种特殊生产生活方式,指不定也潜藏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比如烤火炉熏不出传统口味的纯正腊肉,荆棘楂草烧不了火土肥垫垫小菜园子,深山老林乡民空手防不了野畜糟践庄稼甚至生灵……或许,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真有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磨砺过程。

砍楂子是手段,烧火粪才是目的。当年,不管是生产队的大块农田,还是农户的旮旯自留地,几乎是有多少农田就要备下多少相应的火粪。一是山里的冬播以洋芋为主,播种洋芋基本全靠火粪土覆盖,烧过的火土相对干燥,可以保护洋芋种子不被冻坏,肥效也好,能保来年高产,还能抑制土蚕地老虎)等虫害,洋芋长得干净、利索,地里也少生杂草;二是来年春播包谷,一半火粪掺和猪栏粪、牛栏粪,既便于播种时操作,肥效长,又能松软土地,一层火粪一层栏粪拢堆压实,俗称“压粪”;三是当时的条件限制,根本无钱置办磷肥氮肥等商品肥,尿素更是后来逐渐才出现的紧俏、贵重物品,不是随便买得起买得到的。因此,差不多一整个冬季,男女老少的生产任务主要就是天天穿梭于林中,与荆柯藤条拉扯不完地砍楂子。而且,那些好点的树种、大点的树木是不能随便砍的,必须蓄作烧柴或做正经用途的木材。

所谓“楂子”,自然专指那些“上不了台面”的灌木、杂藤、荆柯等。但又必须硬软搭配、有承受力、易燃烧。也有专砍树枝的,那是哪天运气好,遇到相宜的男女劳力组合,或原本一家人,又正好眼面前有树木需要打理剪枝,便由身强力壮又有经验的男劳力,在腰背上绑上砍刀或斧头,凭手脚功夫或架上木梯爬上大树,一层层从上往下砍掉多余的树枝,俗称“柯(kuo)树”,劳力弱点的妇女或老人或学手者,便在地上捡拾理顺成楂捆。

山林远离农户,冬季昼短夜长,为省时间出活路(效率),人人都抽早晚磨好刀斧,备好工具,用背篓(或背架栓着)背到山上,同时背上饮水、粑粑或红苕洋芋等简单中饭,不到天黑是不会下山的。

那时的节令,远比气候变暖的现时节令寒冷十数倍不止。深秋、初冬的山上,常常冰凌一片,寒风嗖嗖,满山遍野的凌碴子、凌勾子(冰棍)、凌片片,挂满枝头树丫,覆盖住落叶枯藤。光秃秃的树林里,左手把着冰棍似的树枝,右手挥着砍刀或斧子,不停地狠砍猛砸,三两下,两臂和双手就开始麻木、疼痛,手上早已皴裂的一道道血口子便渗出血来,加上“榨骨钉”“牛网刺”(均为带猛刺的树种)等直愣愣地左右扎伤,恶疼恶痒钻心,实在等不及晚上拿缝衣针去一一挑除,急着拔掉那些还露一截在肉外面的刺儿,或把手伸到嘴边哈口热气,缓解缓解寒冷和疼痛。

大集体时,生产队是要验收数数,按定额记工分的,容不得偷奸耍滑分分钟。就算是细皮嫩肉的刚下学学生,或是一把年纪、拖着病痛的婆婆爷爷,都得整天弓腰驼背,或半跪半蹲,将那些张牙舞爪地刺条枝柴一根根砍断、一把一把割倒,一堆堆码放整齐,凑足不低于四五尺粗五六尺长的个儿,拿事先准备好的藤条或篾片,使出浑身力气,手咬牙死勒、脚玩命紧蹬,捆绑成一个个结实的楂捆,然后拼尽力气,将打整得结实规整的楂子,一个个竖抱起来,稳稳地码靠在岩石边或树旁,收工时由生产队长或会计、记工员,验收质量、规格,数清个数,给你登记上一天的工分。记得自己刚学砍楂子那会,也是性子好强所致,虽不得技巧,一天咬牙坚持,曾砍断五条镰刀把,也能砍下合乎规格的30多个楂子。当然,那些会手的成年男女劳动力,一天砍四五十个也是有的。

等到楂子备齐,在林中晾干一些时日。接下来,男劳力便整天用背架从林中背楂子到大田,以妇女为主扛上挖锄、撮箕(一种专用篾框)开始烧火粪。

首先是挖火粪场子,即根据田块大小,视火粪的需求量,量身打造场地。先将场地挖松软,并要有一定的深度,随之由有经验的人,在上面每隔一两尺左右的间距掏出一行行深浅相宜的底沟,以利火粪燃烧时透气。接着摆放枕头楂子,即预测好点火距离选出易燃烧的引火楂子放好,再一正一倒或分层铺上适量的楂捆。火粪堆小的,有放几个楂子的;大的,有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然后在周围摆开阵势挖土,一撮箕一撮箕地端上来,甩开膀子扣在楂捆上。

播种作文600字,播种作文600字初一!

烧火粪的技巧是先压实楂捆,四周压平,前沿后尾均匀受力,匀称铺开,待土层达到需要的厚度,最后一撮箕一撮箕的土靠着拢起“屋脊”似的脊背。整个土层厚薄全凭经验、眼力。土层太厚,会压死楂捆,造成熄火,燃烧不透,火粪仍为死土,没有什么肥效;土层太薄,楂捆被火一飘而过,浪费了楂子,火粪量不够,满足不了田地的需求,且烧得过干的火粪质量也打折扣。整堆火粪拢土完工,还要根据地势坡度,目测是否需要在后沿脚下刨开地沟或间距匀称的气洞,以利火粪堆透气、火势跑圆,不留死角。

万事俱备,只欠“火把”时,便有生产队干部手持棍尺(量身打造的专门丈量工具)前来验收、丈量,由记工员按火土立方数量给你记上一天的劳动工分。验收完,你便可以进入大功告成的最后一道工序:点火。即在事先根据火粪堆的大小预留的一两个或多个点火处,拿准备好的干的杉毛、松毛或其他易燃的引火枝柴、茅草等,分别点燃火粪堆。顿时,火苗蹿起,楂捆噼噼剥剥炸响,各种树木和田土混合的特殊香味,随着缕缕青烟四散开来……

也许,祖祖辈辈生在山里抓泥拌土的父兄姐妹,不曾听过什么“今日事今日毕”的寻常提醒,唯独知道这烧火粪的活,是必须当天拢完土点燃火才算完工的。若谁想今天干不完明天接着干,那你就成了乡邻们的热点笑话,因楂捆若是被土压住上了汽水,就没有可能再点燃火了,之前的一切辛苦白费。只有看着火光燃起,大家才得以抬起头来,恍然觉得日头不知落了多久,天早已黑定,一天的劳作终于结束。各自趁火光用锄头勾住撮箕搁上肩,嘻嘻哈哈地回家生火做饭去填辘辘饥肠。

按常规,为保证安全,消除火灾隐患,必定留下一两个灵光一些、胆子也大、体力好的有经验的人,还得留下一两副挖锄撮箕备用。观察一会火势、风向,确保安全才能离开。万一风大,有危险信号,留守人员会及时刨土压盖住火势,遮挡风向,消除隐患,并且观察到火土堆里面的火势确实燃起来不会熄灭,周遭的土自然塌下来掩盖住了明火,方才离岗。因此,长期以来,在山里,似乎没怎么听说过有烧火粪引发火灾的事故。

当然,砍楂子,烧火粪,也并不仅仅限于冬季。在山里,一年四季都可以烧火粪的,并且涵盖所有农作物的播种。春季,烧包谷火粪、辣椒火粪、蔬菜火粪、烟火粪;夏季,收毕应季的作物,也烧火粪种菜、种萝卜,拌农家肥种迟包谷、插苕秧等;秋季,更是烧火粪种小麦、种油菜;冬季,不用赘述,一个季节都属于闪亮登场的“烧火粪”!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