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目前的疫情态势,很多地方的学校都安排学生在家上网课了。我的女儿现在上小学六年级,在家上网课有一段时间了。
她是非常自律的孩子,在家上网课和在学校上课的效果没有什么不同。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课下阅读课外书、锻炼身体、下象棋、看电影等,学习和生活安排得非常充实。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家里的大人们在孩子写作业时从来不用陪着、看着,我们会选择在关键时刻陪伴左右,给予指导,会引导她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学习和生活。
记得孩子第一次上网课是在2020年,上小学三年级,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浅谈疫情期间家庭教育心得——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记录和总结了疫情期间的教育心得。今天我又重读了一遍文章,庆幸我当时的选择和做法是对的。
今天,就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疫情期间家庭教育心得——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写于2020年)
2020年春节,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给祥和欢乐的节日笼罩一层阴霾,我们的生活被来势汹汹的疫情按下了“暂停键”,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没有人知道“战争”何时结束。
“少外出,不聚集”,为了做好防护,家长居家办公,孩子延期开学,这就意味着家长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对于处在懵懂阶段的孩子来讲,第一次经历疫情,思想与情绪上都有很大影响,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尤为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李玫瑾教授说过:“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疫情期间,家长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正是进行良好家庭教育的好时机。
转眼间,疫情已经持续半年多了,马上迎来暑假。这半年,作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选择全程陪伴孩子度过整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所以对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一些心得感悟。
一、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疫情,珍惜生命,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怀。
2月份疫情刚爆发时,每天我和孩子爸爸都会关注疫情蔓延程度,专家防护建议,白衣天使一线抗战情况,对于疫情新闻,我们会经常交流讨论。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每次听到我们说关于疫情的新闻,不论她当时正在干什么,都会停下来,安静地听我们讨论的内容。听着听着,她就会打断我们谈话,让我们不要再说了。开始我以为她不让我们说,是想让我们陪她玩,后来几次之后,我才意识到,对于一个8岁的小孩子来说,听到我们谈论这么严肃沉重的话题,她心里很害怕,所以她不想听。
我和孩子爸爸商量后,决定用简单易懂的话语和孩子好好谈一谈疫情。我和孩子爸爸都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对防护有经验。对于我们来讲,面对这次的新冠疫情,我们没有恐惧,坚信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一定能战胜疫情。
和孩子一起收看了北京电视台《老师请回答》栏目,那一期节目主要讲述了为了战胜新冠肺炎,不顾安危,勇敢地奔向一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可歌可敬的“逆行者”的事迹。孩子看的非常认真,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她从有些恐惧慢慢地变得坚定有神,我想,她一定是被“逆行者”的事迹打动了。
收看完节目后,我和孩子爸爸一起,和孩子交流节目中讲述的事迹,告诉孩子在生活中会出现很多我们无法预料的事情,比如新冠肺炎,它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传染。只要我们听从专家的建议,做好自我防护,就可以避免传染。在我们国家,有很多“逆行者”在勇敢地抗击疫情,我们虽然在家里,也是一种社会担当,我们和一线的英雄们是团结在一起的。同时也告诉她,生命是宝贵的,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武汉作为重灾区,但是国家是一个整体,不会放弃任何一个部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定要相信我们的国家有强大力量抗击疫情。
从那次谈完之后,孩子心中的恐惧感消失了,时常提醒我们要勤洗手,多锻炼,出门戴口罩。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直面问题,不要躲避,在以后的成长之路上,还会有或大或小的挫折与困难,我们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正确的认识,科学的方法,才能一路通关。
二、温情陪伴,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延期开学不停学”的号召下,孩子开始了网课学习。但是低年级的孩子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比如说,电脑软件使用,网络故障修理,按时上下课,专注认真听讲……有很多问题都不能独立解决。
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网课学习形式,顺利度过非常时期,我和孩子爸爸都认为,任何事情都没有孩子的教育和学习重要。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付完全的责任。”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重要。
教育孩子要趁早,儿童时期是孩子习惯养成,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孩子小时候陪伴的多,付出的多,关注的多,孩子的成长越是健康、阳光。
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孩子儿童时期,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苏联杰出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母亲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她给孩子的教育比所有的学校教育加起来还多。”母亲温柔的性格,宽容的心胸,亲和耐心更加适合教育儿童。
跟孩子爸爸商量之后,我们决定,爸爸负责上班赚钱,妈妈负责全职带娃。毕竟这样的特殊情况,是少之又少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并肩应对考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护和关心,安全感对孩子非常重要。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家长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如果把孩子交给老人,在学习上无法给予指导,加上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对于孩子不好的习惯不能教育指正。
孩子的童年时光只有那么几年,过去了就无法重来,我们很珍惜孩子这段天真无忧的时光,尽可能花更多时间参与到她的成长历程中,感知她的美好,给予她爱的滋养。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父母就是一棵大树,孩子就是一粒种子,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唤醒一粒幼小的种子,使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不畏风雨,向阳而生,坚实挺拔。
三、制定科学学习方法,高效与有趣相结合。
在家里上网课,孩子的意识容易怠慢松懈,早上赖床不起,上课做小动作,课间吃东西,作业拖沓,上网玩游戏,晚上很晚才睡觉。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差别,孩子极易出现散漫的状态。上网课一周后,我总结了一下孩子出现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二十四小时习惯养成法”,用时间轴标记出起床、早餐、锻炼、早读、上课、作业、阅读、家务、玩耍等事项的具体时间,因为是和孩子一起制定的,征求了孩子的意见,所以孩子欣然接受,并且按照计划安排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劳逸结合,充实有趣。
刚开始执行“二十四小时习惯养成法”时,孩子有些不适应,感觉自己被约束了,玩耍的时间变少了,有些消极情绪。看到她有些不开心,我给她讲了中国近代政治家曾国藩自律的故事。曾国藩作为一代儒学大师,修身正己,给自己制定了“每日修身十二条功课”,一主敬,二静坐,三早起,四读书不二,五读史,六谨言,七养气,八保身,九日知所亡,十月无亡所能,十一作字,十二夜不出门。曾国藩从三十几岁开始每日践行这十二条功课,才取得了卓越功绩,名扬青史,成为很多伟大人物敬仰的楷模。
孩子明白了合理安排时间是为了让学习有条理,生活更充实,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可以一生受益。自此,孩子在执行“二十小时习惯养成法”时就不觉得困难了。
本学期的课程已接近尾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做到就像在学校学习一样,穿校服、戴红领巾上课,课前主动进行早读,上课聚精会神,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最终在期末测评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最为关键的是,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看到孩子自信阳光的笑脸,就是陪伴孩子的“果实”。与孩子一起成长,是父母一生的功课。
作者:林轻珞
——END——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