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开学伊始,接到教导处通知,由我承担一节区级教研展示课。内容为第五单元《周长》,主题是:大单元整合下的思考与实践。一看到上课内容是周长,心里暗喜:这有啥?区级示范课应该就是在平时常态课的基础上多一些“花样”罢了。然而,看到后面还有一个大单元整合!瞬间蒙圈。这是什么新生事物?于是我开始向同事们请教!但新事物就是“新”,大家都不太懂!无奈,我只得去寻找资料了解大单元整合的目的,内容,途径等知识。

经过教研组商讨,我们决定选择《周长》这节概念课呈现。但在单元融合内容及途经上教研组又遇到了困难,我们到底要融合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融合,融合进新课后会不会影响新课本身知识的呈现·····

虽然我前期在期刊、知网等资料上了解了一些关于大单元整合的理论。但在实践应用中依然发现困难重重!于是,我们都约定国庆节在家好好研究《周长》这个单元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国庆在家,我翻阅了手中所有与周长教学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并认真批阅、做笔记,但是自己看完后觉得这节课并不“好玩”,可能难以抓住学生的“眼球”,似乎很枯燥,有一种硬生生“灌输”的感觉,这样去展示区级教研肯定不行。于是,我打算去借鉴优秀教师的课例,观看了自己能看到的所有课例,站在巨人的肩上,必定能看的更远,我觉得自己应该没问题了:想要的效果也可以呈现了,学生应该很喜欢这种在操作中感受知识的自然生成的过程,在玩中学。于是,我在国庆节期间就设计好了第1稿。

理想与现实总会有些差距,我本以为自己的课会得到孩子们的喜欢。然而我在大假归来的第一周试讲竟遭遇“滑铁卢”,学生在课上操作活动时并不知道要用绳子去测量拥有弯曲边线的树叶。就连我认为很简单的测量数学书一周的长度都有学生量成一条边,并且课后学生依然说不清楚周长是什么,更离谱的是40分钟根本上不完,内容太多!课后,组内进行了大讨论:如何在规定时间上完内容很重要?如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效、有序操作?如何让学生更形象理解周长?如何融合单元内容?

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几经修改,我开始了第二次磨课,这一次我打算沿用数学书的顺序和思路,教材给我们的参考总不会有很大的问题!结果依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周长始终无法理解到本质。我开始了连续一周的反思:如何让孩子们更形象的理解周长?周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可不可以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一天,我正在带儿子用扭扭棒制作图形。突然我想,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一周是前提,长度是本质。如果我能把长度让学生看到、摸到,是不是他就知道周长是怎么回事了!就像这个扭扭棒,我们用一根线去做各种图形,这根线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了!于是,我赶紧调整了我的课时设计:一周是前提,我们就先来认识一周,长度是本质,就重点讲长度!要融合我就把学校种植园的多边形加入,让孩子们在认识一周的基础上,知道多边形的周长就是一周几条边的长度相加!这一次磨课,我也充满了信心,因为学校的几大名师都会亲临现场帮我指导,如果这次问题不大的话,应该就可以去正式上课了!然而我的这一次试讲依然没成功,时间合适,但是学生在说一周时天花乱坠,没有说到重点,甚至有个别孩子还把重点带偏了,结果依然是孩子们说不清楚周长到底是什么。课后大师们纷纷献言献策(十分感激),大体思路是:操作活动一定要多样,落实!要去、看、摸、描、辨、量,活动不仅要多样还要形成一个整体,周长才能更深刻!并且在课堂选择学具的时候要具体,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们抓不住重点,天花乱坠,偏题。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复盘:看来周长真的不是仅仅靠活动能解释清楚,需要老师去引领。很庆幸,教研员李秀娟老师和教导处刘萍老师推荐我观看了本届市级赛课比赛里关于周长的展示,我突然茅塞顿开:原来周长真的如自己想象的那样,一定要把长度实实在在的展示到学生眼前,印象才更深刻!

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于是,我开始了新一轮的修改!还是沿用以前的蚂蚁爬树叶来引入新课认识一周,认完一周,我们摸一周,再描一周,这样周长的前提就很清楚了。接下来,我提问:如果把树叶(爱心型)和数学书封面(长方形)的一周取下来,会是什么样子?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引向这一周的长度,然后我们再来测量这一周的长度,揭示周长的概念就更清楚了。认识了周长我们再来测量周长、数周长,学生就对周长的意义认识更深刻了。最后再设计一个利用周长解决的生活问题,这样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了。于是,我把自己的这个新设计准备在教研员李老师和池老师到校指导时呈现出来,一来我觉得这样设计能比较好的解释周长的意义,二来我也想听听专家们对于这个设计有没有比较大的改动。庆幸,这次上课感觉很好,学生对于周长的意义也理解到了。我认为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然而,我的站位确实还比较低,李老师和池老师肯定了我利用教具把一周剥离出来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地方法去理解周长的本质。但是,我对于融合的理解过于肤浅,本课是想通过一系列看、摸、描、量、数等操作活动去认识周长的意义,融合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及多边形的周长计算。经过专家团队的一系列讲解,我明白: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利用这些摸、描、量去认识周长的意义,这并不属于我融合的方法。而且,这节课重点是去认识周长的意义,是给周长定性,而我的很多活动却把重点指向了周长的计算,这属于第二课时的任务。第一课时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融合的内容、方法等也是围绕周长的意义进行。

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有了李老师等专家的指导,我信心满满地根据老师们的建议进行修改,录课,然而接连几次录课的结果却令我感到了茫然!每一次都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为了体现融合,总是会有意无意加入后面课时关于周长计算的内容进去,然后我的活动有重复的现象。前面才一起把爱心型(树叶)一周的边线取下来测量,后面又把长方形(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取下来测量,其实长方形的边是直直的,我们可以直接用更简单的方法直尺测量一周的长度(也就是4条边的长度),自然融合长方形的周长,但在本课重点是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是什么。并且当我们把爱心型一周取下来时也已经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于是又在经历了几次修改后,最终在第7稿结束了这次赛课的设计。

主要由以下环节组成:

1、测引入一周(蚂蚁比赛)

2、认识一周

3、描一周

4、量一周的长度(通过剥离边线测量曲线图形)(直尺量直线图形)

5、认识周长的意义

6、摸周长(通过具体的的事物再认识周长)

7、数周长(大胆让学生试错,有学生纠正并分析原因,理解周长的意义)

8、练一练(巩固周长的意义+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正式录完课后,我感觉自己轻松了好多!终于不用加班改教案、做课件、想反思了!但当我回过头再去回顾这接近两月的准备过程,我发现原来有很多问题是自己平时根本没有在意的。数学语言不够严谨,甚至打断学生回答。数学课上我没有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在关键节点处我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刻意把学生引到自己预计的“轨道”上,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就是不断生成的过程,学生犯错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我开始思考:一节好课,难道是我们老师上起来轻松,自己感觉好就是成功?不对,我忽略了学生这一重要对象,老师不应再是那个拿着书把知识输给学生的“先生”,学生也不再是那个坐在那里接收知识的“书生”,我们似乎都有自己不同的知识生长点,作为老师应该找准学生知识生长点,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状态让学生的数学知识(方法、素养等)自然生成。

磨课的过程虽然花费了我很多课余时间,但我依然收获满满:这种喜悦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理念和思想的进步。我坚信:磨课不仅让我在这节课中成长,也会让我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中成长得更快!

编辑:虹越

责编:叶茂

来源:四川天府新区煎茶小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