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后感800字,茶馆读后感800字左右!

1、和四川老师有过一番探讨,我说,在我这近一个月的成都生活里,是真正明白了成都生活的安逸。

具体体现在三多之上。一,好吃的多,小吃琳琅,辛辣为主,却又舌苔感味,实在吃上妙不可言。二,美女多,物产丰富的成都平原,一大富产就是美女。四川美女,多肤白水灵,秀色可餐,性情直爽而柔和,家庭地位绝对是不容挑战的,这一点我没深入了解,只便听闻。三,休闲去处多。具体表现在,茶馆多,按摩馆多,火锅店多,风景区多。一言以蔽之,走在成都的街道上,真真是,三步一小馆五步一大馆。

我刚到成都的第二天,有一天外出,是真的赫然惊讶到我了,一条街都是茶馆,茶馆坐满了人,而且是中午时分。这在我的以往的认知里是不存在的。不禁内心疑问,难道他们不上班吗!

茶馆读后感800字,茶馆读后感800字左右!

3、茶馆,作为成都慢文化的符号,它在某种意义上,诉说着天府之国慵懒柔和的文化特点。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而四川,是中国最早茶馆的起源地。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时成都的街巷一共有516条,而茶馆就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是历来茶馆数量最多的城市。

喝茶,基本上成了四川成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感于此,今我且去体验了一下茶馆。

去的地方位于黄龙溪古镇,在满是吃食的古镇上,寻得一处僻静的茶馆是非常难得的,好在,我算是找对了地方。

这个找对并不是说,茶馆位置偏僻,往来无人的静寂感。而是,偏多古风古建,更是了解茶馆文化的好去处。

闲坐两个小时,每次茶剩半碗,茶博士们便把茶续满,我足足喝了三四杯茶。和茶博士闲聊,讲到茶馆,他们告诉,他们的茶馆有一定年代了。我看着满是古味的茶馆,竟自觉身临其境,和满清贵人,闲谈皇宫秘事。

茶馆读后感800字,茶馆读后感800字左右!

3、要想了解茶馆,必须要先知道茶。

四川盆地周边丘陵众多,中间成都平原,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土壤呈酸性,适宜茶树生长。这里有文明全国的蒙顶甘露茶和峨眉竹叶青。

有好茶,必须要配上好的茶馆。自先秦以来,茶馆文化便应运而生。谁让蜀地自古以来就是全国茶叶主产区呢。俗话说,四川是“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

说到茶馆,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内心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偏偏只有蜀地茶馆多,纵观全国,也只有蜀地配得上出入茶馆之说。

我想了很久,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洞悉一二。

前面我也说了,四川是茶叶主产区。这是前提,连茶都没有,哪还有什么茶馆。

接着我又有了疑问,在我故乡安徽,好茶名茶比比皆是,像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为何在安徽之地,没有形成大的茶馆文化。

我查了部分资料,也大致窥斑见豹。接下来我会从大的方面来阐述我自己的理解。

一,四川是一个物产极为丰富之地。

不要小瞧这个大的前提,俗话说饱暖思淫欲,用在喝茶上,饱暖才能有心思喝茶品茶修茶馆话茶事。

总的来讲,蜀地不仅仅是小农经济,更是富余(富裕)经济。自古以来,四川都是纳税大省,更有甚者,某个朝代,三分之一的税收来自四川。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吃饱了没事干,地主家余粮甚多,又不用为生计发愁,巴适的很。那就喝茶吧,那就建茶馆吧,听说宫里狸猫换太子,大家各抒己见。

二,四川自古以来是一个战乱相对颇少之地。

李白一首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给我们烙上了去蜀地难于上青天的画面。纵观地图,你会发现,有聚宝盆之称的四川盆地,真的不是白叫的。地方产宝(物质丰富),外地难入,来了别说打仗了,后勤补不上,丘陵瘴气多,外加美女有多,哪有心思战斗。乖乖被四川同化,成为来了就不想走的人(就像我一样)。

史料虽记载,四川也发生过好几次大的战役,但是战后蜀地的愈合能力是非常强的。明清时候,战争不多。抗日战争,日本也未能踏入蜀地,四川成了拿一隅之地,供养全国的基地。

我能想象到,成都的老茶馆里,众人品茶听书,听到日本对祖国的侵略,那种愤慨难忍,那种怒发冲冠。百万川军出川作战,可歌可泣。

再说说我的家乡安徽,其实位于中原地带,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旱灾水灾,饥饿游民,吃都吃不饱,对于饮茶,成了奢侈。

史料记载,大平天国时期,洪秀全攻占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有百万人之多。导致大部分苟延残喘的难民,逃于深山,躲避战乱。

三,佛道的传承和熏陶。

四川有著名的佛教圣地峨眉山,道教圣地青城山峨嵋派的周芷若,青城派的余沧海,不知二位近来可好。

佛道阐述的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也变相的影响了蜀地之人的性格。

大家淡泊明志,不争不抢,有事没事,喝喝茶唠唠嗑。实在自由。

茶馆读后感800字,茶馆读后感800字左右!

茶馆读后感800字,茶馆读后感800字左右!

4.成都位于蜀地之中,经历千年的时代沧桑,依旧在天府之地的饱满下,孕育了茶馆的慢文化,性格的淡泊化,不得不说,地域性格的产生跟地域的关系是极为相向的。

来了就不想走的成都,多少是因为茶馆吧。毕竟,抽时间喝茶的城市,估计也就成都这一个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