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作文800字高中,关于故乡的作文800字高中!

故乡的作文800字高中,关于故乡的作文800字高中!

【故乡山川征文】

总编点评:

“故乡山川”可以是“大江东去”,也可以是“小桥流水”,大散文写作时代如闪闪的星链,连接世界、记录时代、互联你我。曲永辉的散文《收藏岁月的东厢房》以小搏大,巧妙选取“东厢房”作为文章叙述的支点,以其中收藏的众多物什为载体,展开回忆。仅作者文章写就的物什有:木叉,手摇式脱粒机、垫肩、浅绿色纱巾等十几种物什。作者在温雅的叙述中有轻有重,巧取素材,于细微处见精神,将物什与生活的改善、时代的发展、人生的成长与历史的变迁相编织,一件件物什的回忆,如一幅幅流动的图画,写出了20世纪70年代农民家庭生计的艰难,改革开放后农村农民生活的改善、家族成员相帮相扶的亲情、少女初长成的惆怅与动情回忆,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作者就是在这样一篇凝练短小、形散神聚的描写里,让我们体验到了家国山川的巨大变化。

作为首届齐鲁青未了散文奖二等奖的获得者,曲永辉的笔力遒劲,感情细腻,于素朴中见真章,显示了作者非常的文字表达功力。散文是最家常、最能体现世道人心和人间情怀的文体,《收藏岁月的东厢房》如一幅美丽动人的年画,以朴素温暖的情感,悄然击中我们已经不再驿动的心灵中那最柔软的部分。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间收藏着岁月的“东厢房”,收藏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记忆、芬芳与温馨。

收藏了岁月的东厢房

文|曲永辉

老家的房子多多少少都有些四合院的味道,每家至少有一个厢房,有的人家多达三个。我家院子有一个东厢房和一个南厢房,南厢房是厨房,东厢房现在主要用来堆放杂物。

暑假回老家,我妈说要整理一下东厢房的东西。夏日的早晨,阳光洒在院子西墙边的花花草草上,这个时候,院子里还残存着夏夜的凉意。我们把东厢房的东西全搬出来堆到院子里,等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后再放回去。

先搬出来的是一些农具,有锄头、铁锨、木锨、镢头、木叉,还有一个手摇式脱粒机。妈妈说,那都是单干时种地用的。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种地的岁月。爸爸是农村户口,有一亩多地的责任田,就这一亩多地,全家忙活三季。我爸先是自己在东厢房做家具,后来建了一个小型的家具厂,忙着厂里的事,农活大部分都是妈妈承担。我妈虽然是个老师,但非常能吃苦耐劳,到了农忙时节,天不亮就起床干活,中午回家做点儿饭,晚上很晚才回来。我从小长得不结实,干活也不带架,偶尔帮着干点活儿,怕苦怕累,很不情愿,现在想想真是愧疚。那些农具我大部分也不会用,用的最好的是木叉,用来叉草还是很省劲的。木锨用来扬场,扬场是个技术活,有风的时候,将掺杂着沙土和碎壳的粮食高高扬起,借助风力和重力,粮食和杂质分开,粮食落下来,杂质则随风飘走或落到另外的地方。扬场需要耐心和技术,我个子矮,扬场只是图新鲜,有时候闭着眼睛往上狠命一扬,转身就跑,不想扬起的粮食一下子落下来,正好撒了满头满身,十分狼狈。那个手摇式玉米脱粒机我印象深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手工剥玉米粒,先用螺丝刀在玉米棒上开出几道痕迹,然后再用手将玉米粒剥下来,时间一长,手磨得火辣辣得疼,如果戴上手套,手又使不上劲,要知道玉米粒排列整齐而且很牢固地附着在玉米棒上,不是那么容易能剥下来的。有一天,我爸买回来一个手摇式玉米脱粒机,外形比较粗糙,主体部分是一个内壁布满齿轮的竖着的小圆筒。将玉米棒放到小圆桶里,转动把手,玉米粒和玉米棒就分离开,玉米粒欢快地蹦到水泥地上,再从圆桶里扯出玉米棒,一穗玉米脱粒成功。说实话,手摇起来也并不轻松,只是比起用螺丝刀子穿玉米要强多了。秋天的傍晚,夕阳西下,坐在家里的平房顶上,遥望着远处的天边橙红色的霞光渐变成灰蓝色,几栋楼房变成灰黑色的朦胧的轮廓,暮色渐渐地围拢过来,一丝淡淡的惆怅一点一点在心头晕染开。

厢房里面还有两个衣柜,衣柜里装满了旧衣服,我妈一边和我整理着旧衣服,一边讲衣服背后的故事。在所有的旧衣服里,最惹人注意的就是一副垫肩。垫肩大体呈半圆形,用深蓝色的棉布做成,一行行的针脚很密,有点像鞋垫的样子。垫肩有些地方已经发白,有些地方已经磨破了。妈妈轻抚着垫肩,回忆起这副垫肩的历史:姥爷早逝,为了生计,妈妈和舅舅们往大连贩蔬菜卖,那时家里连手推车都没有,妈妈和舅舅们就挑着菜坐船去大连,那副垫肩出了大力。后来在生产队里干活,挑粪,推车,扛东西,都离不开垫肩。垫肩一来可以保护衣服不受磨损,二来可以减轻肩部颈部的压力,劳动时能轻松一些。我记得小时候,妈妈一回姥姥家,刚停稳自行车,就戴上垫肩,我知道妈妈不是去挑水,就是去扛东西。衣橱里花花绿绿的衣服都有自己的故事。像那个牡丹花的棉布背带裤,是我小时候穿的,后来我儿子继续穿,颜色旧了点,却更有古雅的气息。那块浅绿色的纱巾,是我三舅从北京给我捎回来的。我上小学时流行戴纱巾,趁着我姥姥让我给三舅写信,我在征得姥姥同意后,在信的结尾请在北京当兵的三舅给我买条纱巾。写完了就忘了,过了一阵,妈妈下班回来拿回来两条浅绿色的纱巾,说三舅给我和妹妹一人一条。我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赶紧写信向三舅表示感谢。我不舍得围那条纱巾,让姥姥放在衣柜里,姥姥找衣服时,我看姥姥心情好,就请求姥姥拿出来给我看看,我抚摸一会儿,闻一闻上面的樟脑味道,在脖子上比量一阵,又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如果姥姥找衣服时心情不好或比较忙,我就悄悄看上几眼,只要那么浅绿还在,就暗暗高兴。

比起小伙伴们耀眼的红色粉色纱巾,我这条浅绿色的纱巾是那样的安静低调,就像春天某个角落里不知何时长出的一丛浅草。我围它的次数屈指可数。回首当时的心情,可能自幼个性比较低调,不愿张扬,再者的确很喜欢,以至于不舍得围,时过境迁,那种纱巾早已退出时代的舞台,这么多年只能躺在衣柜里。不光是那条纱巾,厢房里很多衣服都是如此。那条亚麻质地的白底红枫叶图案的连衣裙,也曾是我的最爱,但因为个性保守,一直没穿,再翻出来,无论是式样还是尺寸,都已经不合适了。

“这块黛玉葬花的手帕原来在这里呀!”在一堆衣服中间,那块黛玉葬花的手帕,皱皱巴巴地缩在众多衣服中间,但我一眼就认出来。小学时除了流行纱巾,还流行手帕,几乎人手一块,用来擦汗,擦鼻涕,擦脸,有些时髦女生用来扎头发或系在手腕上做装饰。手帕的图案大都是花花草草或是各种小动物,我舅妈从烟台给我们几个孩子带回几条手帕,颜色鲜艳的花鸟虫鱼被人挑走了,最后剩了一条“黛玉葬花”的归了我。手帕硬硬的,浆得很平整,手帕上的林黛玉纤弱清丽,雍容高雅,面露哀愁,扛着花锄款款独行。这哪是团在衣服兜里擦嘴擦脸的手帕,分明是一幅美妙绝伦的仕女图啊!我小心地将它叠起来,放在书包里,不时偷偷拿出来欣赏一番。校园门前有一条小溪,那天我心血来潮,蹲在小溪边洗起手帕来。手帕在清澈的水面上飘起来,林黛玉化身翩翩仙子,冯虚御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全神贯注地看着,连上课铃都没听见。等我觉察到不对劲飞跑到教室时,数学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我站在门外,发现教室还有两个位子空着,一会儿两个调皮的男同学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老师问为什么回来晚了,一个男同学抢着说:“我们看见曲永辉在外面玩,就以为没上课,她可是咱班学习委员啊!”我无言以对,严厉的数学老师狠狠地惩罚了我,让我站了一下午,还罚抄十遍《小学生守则》。自上学以来,我第一次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至今记忆犹新。对那个男同学的辩解,当时我很气愤,现在想来老师罚得对,不管怎么说,我犯了错误,就应该接受惩罚。

妈妈一边翻拣整理着一堆堆的衣服,一遍断断续续地回忆着往事。那几双花花的条绒胶底棉鞋,是在供销社买的;那双猪皮靴子,是在皮革厂定做的;那双“毡瓮子”,一到冬天穿着可暖和了,现在有了暖气,早就不用了;还有那几件呢子大衣,当时喜欢得不得了,如今早已束之高阁……妈妈感叹着风水轮流转,以前老辈人穿棉线的衣服,总嫌不结实,颜色单一,非常喜欢化纤的服装,因为化纤制品颜色艳丽,不褪色,耐穿,现在大家返璞归真,棉麻质地的衣服再度被人们青睐。

东厢房曾是我爸干木工活的地方,角落里还堆着我爸的木匠工具,像各种刨子,凿子,大小的锯子,墨斗,直尺等,早已蒙上了一层薄薄的尘土。改革开放以后,我爸开始自己打家具,有时候是乡里乡亲定制的结婚家具,有时候是当时流行的大衣橱,赶集时用小推车推到集上卖。很多个春秋冬夏,我爸就在那间小小的厢房里,辛勤地劳作着。做一个大衣橱需要四五天的时间,为了在赶集之前做好,我爸不分昼夜地劳作,丝毫不敢耽搁,有时候半夜醒来,厢房的灯还亮着,能听见刨木头锯木头的声音。选料,下料,搭架子,安门,上油,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特别是上油漆之后需要晾干,全家人小心翼翼,唯恐不小心蹭了油漆,给大衣橱留下瑕疵。

那个年代,妈妈当老师,我爸干木匠活,两个人除了养活三个孩子,还要赡养老人,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好在我妈有个稳定的工作,我爸后来开了个小型家具厂,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起来。自从我爸有了厂房,东厢房就成了放杂物的地方。我爸年纪大了,小作坊式的家具厂也没什么竞争力,索性不干了。如今我爸把厂房变成了练书法的地方,取名玉坤斋。屋内摆着笔墨纸砚,屋外种上瓜果蔬菜,基本实现了他老人家“琴棋书画,鸟语花香”的人生梦想。我爸二十几年坚持研究书法,作为农民书法家,还上了当地的报纸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年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我没有看见院子里牡丹芍药的盛大绽放,也没看见院墙外一架蔷薇的繁花似锦,那棵很老的枸杞树不知何时已不见踪迹……夏末秋初的小院,丝瓜苦瓜的影子在缠绕的藤蔓和绿叶间若隐若现,金银花如繁星在层层的叶子之上闪烁跳跃……很多的人和事已了无痕迹,而那座低矮的东厢房,收藏了很多珍贵的岁月的记忆。

故乡的作文800字高中,关于故乡的作文800字高中!

曲永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散文写作与评论委员会委员,烟台四中语文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热爱语文教学,喜欢文学,潜心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在教学中,坚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创办烟台四中红学社,开设校本课程《红楼梦》导读,业余时间进行散文和楹联创作,有多篇散文发表,曾获烟台市芝罘区“优秀教师”称号。散文《香云纱》荣获“齐鲁晚报青未了散文奖”和“胶东散文年选(2021)》最佳作品奖”。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习近平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