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原创力

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原创力

四十年的教学之路?,不可不谓漫长。虽然没有出众的业绩,更没有值得炫耀的成就,但是,我还是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无论从教学研究还是教学实践方面,我都是一个不错的高中数学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经过大学师范专业的学习,自然具备了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在不同的条件下的教育教学规律,与时俱进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比如,面对不同的地域、生源,面对教育、教学、教材的改革等等都要进行研究,这就是教育教学研究,即通常所说的“教研”。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是在“教研”和“教学”的交替转换、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教研有集体“教研”,更多的是个人自觉不自觉的独立“教研”。作为一线教师的“教研”未必是“高大上”的教研,更不是中看不中用的为了“教研”的教研,而是接地气的、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实际问题的教研,我们每位教师每天都在做。“教研”的结果也未必一定要写出论文,更不是有论文发表才叫搞“教研”,没有论文就没有搞“教研”。有道是:教师的工作要教研开路并不为过。我校涌现出一大批教研高手,每年都有大量的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有的屡获省市区各类大奖。今借胆跟大家交流一下教研心得,恐有班门弄斧、一瓶不满半瓶晃之嫌,恳请大家宽容为盼。

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原创力

这篇文章9千多字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比较善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也积极行动开展教学研究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也有些心得体会,有时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文(很多时候因手懒,有些很有价值的东西从一念之间就溜走了)。至今在《数学通报》、《数学通讯》、《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十数家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了关于中学数学中的德育、美育素质教育实验报告、教学体会、教学设计、初等数学研究、高考试题评论、高考应试指导、解题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论文四十余篇,共计十几万字。多半在5000字以上,最长的有9500多字。有几篇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一篇《高中数学规范化教学实验报告》

这个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我把高中数学课分为概念课、规律课、复习课、习题课和讲评课五种课型(如今又多了“起始课”和“建模课”课型),研究了每种课型各自独特的使命及其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比如概念课按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剖析、概念的定义、概念的辨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运用模式来设计实施教学。规律课按规律的引入、规律的发现、规律的证明、规律的巩固、规律的运用来设计实施教学。本文发表于《吉林教育科学》1992年第1期(从1982年9月开始研究到1992年1月发表历时近十年),并获得吉林省教育研究成果优秀奖。当时只赠送一本样刊,很可惜这本杂志在1994年评高级职称时,有去无回。这篇论文在全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吉林省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一是因为这家杂志是吉林省关于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权威期刊,对全省中小学教育影响深远。二是改革开放初期教育还比较落后,很多新教师或者没有受过专门培训的代课教师(被称为土八路)众多,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上课,有的学校甚至开不全课程,可以说这样一个实验报告对于新教师或“土八路”来说犹如雪中送炭。当时县教研员了解了我的研究,觉得很有意义便向该刊编辑部推荐,编辑部专门委派一位编辑来我校专门采访我,并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指导撰写实验报告。这是我经历十年的专业成长和孜孜以求的研究成果,是我专业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于我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一是十年磨一剑,奠定了后三十年的数学教学基础,影响了我整个的职业生涯。二是积累了教学研究的经验,基本掌握了教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说是靠它教了一辈子的书也不为过。期间经历了多次的大型教材改革,各式各样的教学改革,还有各种教学理念你方歌罢我登场。我首先都是积极学习、努力参与,但是,《高中数学规范化教学实验报告》中确立的“五课型”的教学模式,是我顺利应对各种挑战的根本保障。有了它我便以不变应万变,至今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原创力

我的论文散见于十数家期刊

2021年12月21日我校科研周邀请了宁波效实中学副校长、省特级教师张悦博士作了《有效课堂的意义追问》的报告,她提出了教学要研究“教学模式”,比如建构“古诗词的教学模式”,有了这个教学模式,《孔雀东南飞》、《赤壁赋》等都可以按照这个模式备课上课。比如,大家共建共享“作文教学模式”,教学事半功倍。“教学模式”的建构、固化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的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固有的“教学模式”被解构,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建构。我非常赞同她的观点,或者说她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高中数学规范化教学实验报告》的核心内容就是构建了五种数学课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建构——解构——再建构”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动态变化的。但是不管如何变化某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是必须的、不变的。比如“概念课的教学模式”,概念的引入、剖析、定义、应用都是“概念课”的基本要素。至于如何引入、剖析、定义、应用,对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在不同的学习周期(年代)可以是不同的、可以有变化,教学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也会影响教学模式的改变等等。

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原创力

宁波效实中学副校长张悦博士作报告

(下期预告:《(10)十年铸剑(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