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案幼儿园,科学课教案幼儿园中班!

科学课教案幼儿园,科学课教案幼儿园中班!

姚伟国: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浙派名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杭州市钱塘区月雅河小学书记、校长。姚校长在全国『生态·好教育』论坛暨浙派教育“天杭范式”研讨会上,对小学科学展示课做了点评发言(以下文字根据录音整理,有删减)。

基于素养的科学课教学设计

科学课追求有趣好玩是需要的,特别是中低年级。不过今天我来展示的是一个你们认为的也是看起来有趣的设计。

这个题目是:吃“四份食物”串联起来的研究。先从吃第一块饼干引出研究课题,然后再吃第二块饼干,观察饼干在口腔的变化,接着再吃一块发现不仅牙齿起了作用,唾液和舌头都起作用了,然后把板书贴出来,让孩子们去了解,到最后再吃甘蔗吃香蕉,引发对牙齿的关注。

这节课孩子们上得很开心,但其实价值意义不大。为什么?因为它更接近一个个的体验活动。吃东西体验一下说一下很简单,但思维的含量很低。如果这节课增加思维含量,怎么来设计?我觉得要从这三方面来把握:

01

有科学问题引导。

02

指向于科学概念和探究能力发展。

03

形成阶段性的学习成果。

缺了这些,我们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干这个活,也是吃力不讨好的。我们总担心孩子们趣味性不足,好像学得不开心?但把这三件事情做好了,哪怕孩子们学得不太开心,我觉得也不重要。真正的学习是有点枯燥的,不会每时每刻都很精彩,这是我的一个观点,供老师们参考。

具体怎么来设计?说说我的想法。

01

找到观察的重点

科学课教案幼儿园,科学课教案幼儿园中班!

第一个,我们今天吃了食物,变化是什么?食物在口腔变化是什么?口腔里的哪些器官参与了这个过程。孩子们能说吗?他们一般不会只说牙齿的,可能会说三个,比如舌头、唾液、牙齿。这三个器官当中,舌头的观察价值不大,唾液也没什么好观察的,因为它是个化学变化,唯独牙齿可以作为重点来观察。

那么就重点观察牙齿,甚至可以暴露前概念:观察牙齿长在什么位置?每一排长了多少颗?推测各有什么作用?在我们科学课里暴露前概念很重要,也就是为什么要观察,甚至可以不观察,就画出来。

从理想状态来说,可以让孩子画一画。因为结构不仅仅指长什么样,数量是一个结构,位置是一个结构,形状是一个结构,都是有结构的,这些画出来,就比较直接。

今天孩子观察比较顺利,时间那么快,因为我们把难度大大降低了。观察是很重要的,但光观察是不够的,要带着思考,观察后得出结论来。比如提升阶段可以问: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通过体验又发现了什么?我们班有龋齿的同学吗?我们怎么来保护牙齿?所以整一节课都是由问题来引导的,我觉得这个过程很重要,好的观察活动就是通过问题来引导的

02

观察活动要通过材料来保证

今天做的好的地方是提供了一次性手套。如果没有摸这个环节,孩子是观察体会不到有些牙齿是四面尖中间凹进去的,所以戴一次性手套去摸的过程很重要。

还有一个小镜子,今天小镜子用了两次,第一次自己看,后来老师每次讲到门齿臼齿的时候,都让他再次观察验证,这说明老师在材料提供方面做得很细致。

还有一点是老师提供了支架图片,让孩子在图片上圈一圈。这种材料提供也是一种比较智慧的做法,但它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大大地降低了观察难度。

牙齿长在哪个位置?每一排长了几颗?长什么样?这三个问题都不用观察了,直接看图圈出来就可以,难度就变成一、二年级的水平,而今天是四年级的。所以观察材料的选择,决定了这节课有没有体现教学目的一个关键,这个很重要

03

有科学问题引导

科学课教案幼儿园,科学课教案幼儿园中班!

不管哪种方法观察,不管材料多么得好,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的思考,因为通过观察后的事实是不够的,还得从事实走向概念

蚂蚁身体分为三个部分,长一对触角,胸部长三足,知道跟不知道对孩子以后其实没什么影响。如果要进一步让他从事实到概念方向发展,概念成为一种可迁移的观念,那么就得经过“问题、验证、抽象”这样一个思维的过程,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牙齿会长得不一样呢?”

如果获得这个事实以后,接下来就提问:为什么牙齿会长得不一样?我们怎么知道它们有哪些功能?难道这些不同的结构仅仅指的是形状吗?食物在消化过程当中难道只有牙齿的参与吗?还有谁的参与?这里的问题是研究不完的。

所以一节好的科学课里问题太重要了,而我们现在编的教材中好像把这几个聚焦的问题放在第一个就把它讲掉了,但其实好的问题,应该是在观察当中提出的,那才更有价值

04

紧紧围绕素养来设计

什么是素养?我理解的是能够迁移、能够运用的知识和能力。举刚才课程的例子来说:

第一阶段首先要获取事实。牙齿长在哪里?数量有多少?样子是怎么样的?

第二个阶段要建构概念。为什么牙齿要长得不一样?可能是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怎么知道这有不同的功能呢?用什么法来验证,可以吃东西也可以做个模拟来验证,所以聚焦问题的能力很重要。

第三阶段是合理选择用探究工具的方法。在讲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我们为什么观察蚂蚁,蚂蚁那么小又会动,如果连这种观察难度大的蚂蚁都会观察,都会想办法去解决观察难题,这种就是迁移了,所以科学上不是去认识一个蚂蚁就行了。

如果我们要做到真的是基于素养的教学,对我们老师来说,应把两个事情做好:

判断主体目标和主题活动

哪一个最难的一定需要老师来设计的,就要想好我主体活动是什么,要想好一节课里面不可能所有东西都是老师教会的,有些要教,有些是不用教的。

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一定要把学生的前概念给暴露出来,然后尽可能将探究的成果进行科学地表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