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由宿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宿迁日报社联合主办的“追梦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故事征文活动,自开展以来,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广大宿迁籍退役军人,在宿迁就业、创业或常住宿迁的退役军人积极响应。为宣传宿迁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勇毅奋斗精神,现选登部分征文作品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他不是铁,却有铁一般的韧劲;他不是钢,脱下戎装退役回乡后,在创业的大熔炉中摸爬滚打、反复淬火,成为一块优质的“锻钢”。他就是退役军人、共产党员、宿迁市劳动模范、泗阳县朱刚车件加工部经理朱刚。
朱刚今年53岁,泗阳县庄圩乡红旗村人。朱刚其貌不扬、衣着朴素,一双手布满老茧、力道十足,很难把他与曾经是名军人、现在创业有成的经历划等号。

1989年,初中毕业的朱刚通过严格体检、政审,如愿以偿成为武警江苏总队的一名战士。刚到军营时的憧憬、好奇、新鲜,被新兵三个月强化训练冲击得无影无踪。许多战友叫苦不迭,而平常不显山不露水的朱刚却如同一块钢板,表现出他坚韧的一面。4年军旅生涯,他多次获评优秀士兵、优秀团员,连续4次获团政治部嘉奖,并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党员。
1994年,朱刚退役。结婚成家后,他先后到淮师附中电容器厂、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工作,从销售员到保安,每一项工作朱刚都做到认真、细心、负责。2004年,红旗村进行“两委”换届,朱刚退役军人的身份、良好的政治素质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可,当选为村民兵营长兼组长。

(朱刚(右)与战友合影)
回村任职后,朱刚认为,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带头致富和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型干部,自己必须带头创业创优。2008年,他报名学习驾驶,在取得驾驶证后,购买一辆货车,通过给邻村老板送货开始了带头致富的打拼。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是建筑行业鼎盛时期,建筑工地上用的手推车供不应求,在为老板送货过程中,朱刚发现了手推车的巨大市场,萌发了投身创业的念头。
朱刚创业的想法取得家人大力支持,但当时他购买宅基建新房不久,还欠着外债,创业资金哪里来?坚韧的朱刚发挥军人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从银行贷款10万元,向亲友借款20多万元,购置了剪板机、折板机、钢筋切断机等大型设备和电焊机、气泵、喷漆机等辅助设备,招募了3名工人,开始创业。朱刚在创业中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挖墙脚,别人已有的客户自己不挖,自主创业,开发、建立自己的客户资源和销售网络;二是不相互拆台,不诽谤、不诋毁同行的产品。朱刚处处吃苦受累在前,甘当小学生,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仔细看、认真学,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掌握了装卸工、电焊工、剪板工、切料工、喷漆工等方面的技术,成为生产建筑手推车的多面手。

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朱刚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是一名退役军人,坚持质量第一、诚信为本。2012年7月1日,泗阳县城的客户葛家伦要求送32辆手推车。当天下午朱刚刚从沭阳送货返回,妻子刘兰平见他已经很疲惫,就劝他明早去送货。朱刚说:“现在正是手推车销售旺季,老板已经断货,今晚不送去,明天他家就无货了。再说,明天上午答应给淮安的老板送货。既然答应葛老板今晚送货到位,就不能失信。”
知夫莫若妻,知晓诚信如金的丈夫不会改变主意,于是刘兰平帮助朱刚把32辆手推车装车,顾不上吃晚饭就往县城赶。当他们的小货车行至县城上海路与淮海路交叉口,突然从右侧冲出一辆轿车,与货车相撞,朱刚猛打方向盘,避免了一场车毁人亡的惨剧,但妻子刘兰平还是颈椎骨折。就在妻子遭遇重伤的情况下,朱刚想到的还是信誉,他立即联系客户,说明送货途中发生意外,取得客户理解。把妻子送到医院救治后,第二天一早,他联系来其他车辆,及时将手推车送到客户手中。凭着这样的诚信坚持,让他赢得一个又一个长期稳定客户。
朱刚在生产销售手推车基础上,针对乡镇市场需求,又从事脚手架出租、水电材料批发等业务,实现多种经营。朱刚创业有志、富而有德,他自身有银行贷款、资金回笼缓慢,但周边亲友、乡邻遇到困难,只要找他开口的,他从没有拒绝过。庄圩社区的刘海军流转80多亩农田,由于面积大、投入多,购买肥料、籽种、付承包费遇到困难,刘海军找到朱刚夫妇寻求帮助,夫妻俩二话不说,帮助刘海军渡过了难关。
朱刚退役多年,对部队仍有着特殊的情节。在他鼓励下,弟弟朱祥、儿子朱郑涛分别于1992年、2012年步入军营。如今,弟弟光荣退役,是省中医院的一名保安;而他的儿子已经从普通战士成长为83集团军某高炮旅的士官。
人如其名,朱刚在创业的道路上经过市场的淬火后,变得坚硬有形,放在任何位置都会成为优质的“锻钢”,2018年,朱刚当选为宿迁市劳动模范。
军营如火,创业如歌,朱刚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进,逐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作者:姬贵扬)

来源:宿迁日报
责任编辑:周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