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第一个诗人我们学习了曹操,为什么没有把他们父子三人放在一起,虽然是父子三人,但诗风却不尽相同,没必要非要拉到一起去读,三人个性特点明显,今天我就学习下魏文帝曹丕的诗歌。
曹丕这个人想必大家都通过影视剧非常熟悉了,但我觉得影视剧刻画的还是不够,尤其新拍的《三国》,里面曹丕实在有些猥琐,缺少大丈夫的伟岸,多了些钻营,这里再补充点有关他的事情,方便大家可以更客观全面的理解他的诗歌。
曹丕这个人其实是比较理智的,也非常开明,有远志,他颁布过一个律令《禁复私仇诏》,内容要求人们不能因为复仇而相互杀戮,古人观念比较朴素,认为杀人之仇,夺妻之恨,都可以以仇报之,并且是鼓励的,梁山好汉哪个手上没有人命,但你不觉得他们可恶,反而认为是替天行道,因为他们杀的都是背离社会朴素价值观的人,这当然是不对的,而曹丕那时候就认识到了,禁私仇才能社会稳定,这是他理性的一面,不但如此,他还颁布过《轻刑诏》《薄税诏》等,提倡薄葬,他做皇帝后,有人就提议给他修建陵寝,可是他却极力反对,不往陵寝里放宝玉贵重之物,认为厚葬是“愚俗所为”。他虽然是胁迫汉献帝退位“禅让”于他,可是他并没有赶尽杀绝,给汉献帝封了山阳公,食万户,汉献帝最终得已寿寝,要知道多少夺来的帝位,称帝后对待前皇帝基本都不会心慈手软,不是终生监禁就是秘密处死。曹丕这一系列举措足以说明他是一个理性且有仁心有治国理想的这么一个皇帝,比此后的司马氏要好很多。

我们大概了解了曹丕的事迹后,今天一起学习下他的名篇《燕歌行.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我们之前学习曹操,称他的行文最大的特点是“古切悲直,不饰雕琢”,而曹丕,就和曹操有很大区别,他就开始注意音律了,这首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可以说是一种近体诗的探索,但他所处的时代,自然是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发展,只是一种小心的探索,这很难得,第二个特点是开始尝试去押韵,那时候还没有押韵一说,但诗人肯定注意到了,有押韵的肯定读起来更好听,抑扬顿挫,有助于情感的迸发和传递,这首诗基本每句后面都是ang的韵母,大家读的时候注意一下,是不是比曹操的诗读起来更流畅动听,所以说曹丕不仅在文治武功上很有前瞻性和建设性,在文学创作上也是很有建设性的,曹丕是个感情充沛的人,但不是非常感性的人,总体而言还是比较理性,这和南唐后主形成鲜明对比,曹植亦是如此感性,他们是一个太过感性的人,遇到可歌之时往往文思泉涌,笔下千言,倚马可待。好了,我们现在来一起学习这首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开篇便是直观感受,秋风萧瑟,万木凋零,燕子和大雁都要向温暖的南方飞去过冬了,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往往提及秋天,无非是归雁,冷霜,落木和暮砧,且每每着意凄凉,悲不自胜,杜甫著名的《秋兴八首》最有代表性,这也为这首诗定下了基本基调。“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接下来他说我非常想念你,即使断肠,也是如此,“慊慊”是不满足,遗憾的意思,我每天都在思念你,但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呢?为什么还要寄居在远方呢?“淹留”就是长久的逗留。“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贱妾”是自我谦称,“茕茕”一个人孤独的样子,我一个人独守空房,从来也不敢把你忘记,经常想你的时候不知不觉的泪水就流下浸湿衣裳。大家注意这个“不敢忘”写的真是好,我说这些年我没有忘记你,和这些年我怎敢忘记你,是不是感情是不一样的,我没有忘记你,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忘记,没有刻意忘记也没有刻意记,可是不敢忘记,说明我是主动时常想起你,一字之差,感情就不一样了,古诗词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读的时候要留心体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在想你的时候于是我就拿琴过来,用以抚伤,并且不能久弹,也不敢高吟,只怕会更加悲伤。“清商”清乃悲凉,五商之商韵一般代表秋天,弹的琴音都是含有悲凉哀切之意,那为什么要“短歌微吟呢”?借琴音来排遣悲伤,如果高歌长叹,只会更加徒增忧伤,又何必呢?“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无眠之夜,独守之妾,明亮的秋月照进床帏,只觉月光都是冷的,望着天上的银河,已然西流,今晚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星汉西流”是指每年秋冬季节,银河由春夏的南北改变为东西流向,这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未央”就是还没有结束,慢慢长夜的意思。她继续说到,我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和织女星,它们也在银河两端遥遥相望,这多么像此时此刻的我们啊,但是它们又没有犯什么错,为什么被宽广无边的银河所阻隔呢?“何辜”就是因为什么错呢?这两句真是写的特别好,由自己的境遇,转而想到牛郎织女,也竟替它们悲伤了起来。

这首诗到此就完结了,曹丕的诗我们明天再一起讨论一首,后面我们学习了曹植的诗,就能非常明显的感觉到他们不一样,曹操的诗直抒胸臆,很少做刻意的雕饰,遣词造句也是很古朴,从没有用过多华丽的修饰,简单明了,言简意赅,而到了曹丕,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在表达内心的同时,是注意文饰的,但也都是当用则用,没有给人刻意修饰和铺陈的感觉,也不矫揉造作,词藻清丽,感觉敏锐,最可贵的是对七言诗的小心尝试,为后来南北朝的绝句律诗发展做出了一次可供参考的脚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