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踏入校门到国庆节学校进行阅兵的这一个月期间,是新学员入学后适应学校生活和强化训练的阶段。
9月上旬,第一次去四号教学楼(基础楼)的教室上课,政治教研室的一位中尉教员杨成开始讲《法学概论》,就正式开课了。两天后,在学校礼堂,校领导做《全面打基础,争当优秀生》的开训动员报告,并对新学员的课程安排进行部署。
入学教育期间,除了在教室上课,学习法律、高等数学、物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就是熟悉基层管理制度规定和强化队列训练。
常态化的基层管理就是教育每个新学员懂规矩、守规矩,服从学校的管理。
每次在教室、在操场、在俱乐部的晚点名中、在与学员的交谈中,队领导强调最多的就是管理问题,几乎每天都讲。除了遵守部队的“三大条令”,还有学校的一些规定:院校条例、学员学籍管理规定、后勤基层管理暂行规定等,有些成文,有些不成文。
每次晚点名必点到一些违反规定的人和事情,提醒大家注意,并且会对一些骨干和负责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教育大家怎样服从管理和如何能搞好管理。对一些心高气傲,不服气任何人和事的那些不服从管理的学员,队长经常用“七个不忿八个不服”口头禅来规劝,特别是对新学员偷偷抽烟、课堂违纪等的问题讲的最多。在管理教育之余,组织大家学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团结就是力量》、《走向练兵场》等歌曲提振士气;观看录像《西点军校》《受阅之前》等教学录像感受军校的规范生活和严整的队列动作;
学校还利用团日活动,还组织新学员参观了第一教学楼内的校史馆和机械实验室,学习学校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作风。在那里,我知道了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8月1日成立的空军第9航校,,1967年更名为空军第二航空机务学校,1986年再次更名为空军第二航空技术专科学校……
新学员大部分来自各个部队,有空军,还有海军,有地勤、有后勤,虽说都执行全军的《队列条令》,但是队列动作还是不太统一。这就要求在军校期间队列动作的规范统一。队列课上,军事教研室的队列教官从齐步走和正步走的原地摆臂、“一步一动”、“一步两动”讲起,完成队列课程的授课。队长还要利用每周的1.3.5出操时,用他“飞行员的眼睛”对每个班、每个人的队列动作进行过关点评。对一些进步比较慢的用他的口头禅“西瓜皮擦屁股-磨磨唧唧”督促尽快达到标准。队长甚至还模仿电影的台词“师傅,拉兄弟一把”,让队列动作好的帮助队列动作差的“重点人”,达到标准后,最后每个“重点人”要经队长亲自考核才能过关,否则,队列“重点人”休息天是不能外出的。
由于校阅临近,各学员队都在像排练节目一样一次次加强方队训练,新学员队更是如此,因为学校阅兵的排名关系着每个队的荣誉。
按照队领导的计划,早晨5点半起床,到工农广场另一侧的吉林省实验中学院内练习方队,这是系里面给我们规定的,每周日两个新学员队必须进行两个小时的方队训练,准备迎接学校的校阅,系主任偶尔也去帮我们训练队列。先由指定的方队各排面中队列动作好的小教员带领自己的排面训练齐步、正步和跑步,之后进行会操,队长从士气、排面、腿线、踢腿、折臂等方面逐个排面进行点评,要求大家掌握“踢腿如射箭、折臂如闪电”和“腿着地臂不动,踢腿同时折臂”的要领。当然,那些队列训练动作好的排面可以适当安排多休息。随着太阳升起,地面温度升高,我们集合队伍绕过工农广场便撤回学校吃早饭。
中午“加餐”,重点组织队列动作不好的继续利用休息时间训练队列。当然,方队的第一排框子兵待遇特殊,没考核,中午全部放回休息。
利用晚自习下课,三个队干部带领全队学员出学校后门,跨过磐石路到对面吉林工业大学的机械实验室前面广场路灯下进行方队训练,队长说“要悄悄的进村,开枪的不要。”但是晚上练习方队喊出的“向右看—一—二”的口号还是引来一些工大学生的围观,
还有一次,全队利用中午时间到南边的斯大林大街124号公交公司院内走方队训练,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白天出校门。九月末的天气已经开始寒冷, 但是大家在训练场上却热火朝天。
临近国庆的晚上,队长把音响放在二楼走廊或者俱乐部里,让大家跟着《分列式进行曲》的节奏踩点。为了训练好队列,队领导想尽了一切办法。九月底,整个学校几乎每天都是方队训练的步伐声和学员们的口号声。
9月下旬的一天,长春市74中高一部分师生到学校与我们队进行联欢,当时正在进行队列训练,队长集合队伍四路纵队返回时,在马路上来了个长距离的正步行进,虽然是越走步速越快,但还是引来了师生们的热烈鼓掌。
一个月的强化训练不但是为了在国庆阅兵式一展雄姿,当然也为以后军事素质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0月1日,全校在校部门前举行升旗仪式之后,大家身着新发的学员服装陆续到校门口照相留念。队里给每个班里发了外出证,大家第一次外出,第一次真正的走在了长春的大街上,第一次知道了六路车、自由广场、解放广场、人民广场、百货大楼、人防商场、苏军烈士纪念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