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是86岁的母亲亲口讲的。
母亲是哪年出生的,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妈妈说她只知道属牛。我们为什么都记得自己的生日呢?其实我们也不知道,都是后来妈妈告诉我们的。
可是母亲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呢?那是因为妈妈的妈妈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为什么那么早就离开了呢?
一说起这个话题,妈妈的眼泪就下来了。“不说了不说了……”
1
1937年,妈妈出生在安徽北部,也就是皖北涡河附近的一个农村,叫小白庄,附近有个山叫石峰山,属于亳州管辖。现在的亳州市下辖蒙城,涡阳,怀远三县。
1938年那年国民政府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堤坝,这就是历史著名的花园口事件。
滔天黄河之水,淹没了无数黄淮两岸的村庄和百姓。大河决口、黄河夺淮,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形成长400公里、宽30~80公里范围的黄泛区,原有的河道被改变或淤塞,大片耕地被淹没接着沙化。黄泛区其中河南20个县,安徽有18个县。安徽的颍河流域、涡河流域等耕地损失1000万亩以上。
地方志记载,安徽皖北地区在1938~1945年间,水灾频仍。1938年与河南相邻或淮河流域的县区,阜阳、亳县、涡阳、太和、蒙城、临泉、泗县、五河、灵璧等,水灾严重。1942年阜阳、蒙城、怀远、太和、涡阳等地先是水灾,接着这些淮河流域县又发生旱灾。
有统计安徽皖北地区大约有40多万人死亡,逃难的难民有900多万。
在安徽,人民口中流传的国民党军管区、毒(鸦片)、匪患三大祸;旱灾、水灾、蝗灾、汤灾(汤恩伯的驻军)四大灾。
时间又到了1942年,发生了大饥荒。当时1000万人口的河南省,至少饿死300万,沿陇海线逃荒的有300万,沿途饿死、病死、冻死、扒火车摔死的更是不计其数。
1942,那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艰难的历史年代。国家积贫积弱,老百姓的日子就更难了。
没有吃的。
地里的草吃完了,就去扒树皮,有树皮吃还是好的。
时间一久树皮也吃完了,很多人没办法只能跑到庙里吃观音土。观音土容易腹胀,很多人因此丧命。
妈妈就生长在这样一个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的年代。
2
1941年,妈妈4岁那年,和许许多多吃不上饭的百姓一样,走在逃荒的路上。身边有爸爸张福彪,妈妈(姓名不详),还有一个八岁的哥哥。
日薄西山,精疲力尽,4岁的小女孩趴在爸爸身上直喊饿。爸爸拿不出吃的,只好闷声不响,默默的低头前行。妈妈深深的叹着气,嘴里嘟嘟囔囔的:哪有吃的给你,饿了就挺着…
时近傍晚,天上阴云密布。旷野里起了一阵阵凉风,吹在一家人单薄的衣服上。
前面是一片麦田。因为年景不好,地里的麦子只有一尺来高。过了麦地到了一个村子,这是怀远县曹老集镇叫萱台子的地方。有只瘦弱的小狗在路边旺旺的叫着。眼前来到一户人家姓李,讨了一碗稀饭充饥,又商量人家找个仓房住下。
第二天早上刚要走,李性人家女人过来关心的问道:
“你们还要到哪去呢,你不知道这附近有土匪吗?看你们带了两个孩子,这怎么行,碰上土匪就麻烦了。东庄那边前几天闹土匪呢,说是抢走了好几个丫头。土匪可是杀人不眨眼那!”
爸爸看看孩子,又看看远方,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穷人能怎么办呢?
妈妈一脸愁苦,惊慌无措,“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李家人说,要不这样吧,你把小女孩留下吧,我们替你照顾,你们带着男孩走,还好应付。
爸爸看这家人并无恶意,是个好人家,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留下来还能有口吃的,活下来。
送别了一个孩子,还要继续活下去啊!爸爸一步三回头的慢慢离开了,妈妈带着儿子,头也不回的跟在后边,又继续走下去了…
女孩放声大哭,望着爸爸妈妈的背影渐渐远去。
四岁的小女孩就这样离开了父亲母亲,留在了李姓家里。虽然也不富裕,几亩薄田勉强填饱肚子,遇到水灾旱灾的,就要挖野菜充饥了。记得妈妈说过,经常干的活是打猪草,挖扶秧苗——现在也不知是个什么山野菜。
一天李家妈妈问:“你几岁啦,生日是哪天啊?”
四岁的小女孩哪知道啊,只会无助的摇摇头。
没有亲人在身边的日子,又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妈妈在一个陌生的人家是怎样熬过来的呢?
3
顺着涡河河堤,往西北方向走去,走着走着走着。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就讨口饭吃。
往哪里去呢,天地虽大穷人还是走投无路。
那就去县城吧,那里地大人多,也许有活干,吃饭容易些。
爸爸妈妈带着儿子走了不知道多远的路,前面来到了蒙城县。
蒙城县属于黄泛区。民国33年12月,蒙城县北境归宿蒙县,属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民国34年12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民国36年6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1948年6月豫皖苏军区第六军分区部队解放蒙城。
蒙城县也是老城。这时还是民国统治时期。有钱人和穷人界限分明。
爸爸靠一身力气,替人家打长工。插秧、割麦,打塘,推磨,拉车。爸爸为人仗义,干活不惜力,在打工帮里颇有名声,穷朋友都喜欢听他的,围在他身边。爸爸也是有求必应,经常帮助穷哥们度过难关。
一家三口人算是暂时安顿了下来。靠爸爸一个人打工暂时勉强度日。
上天是不会眷顾穷人的。这样的日子过了几个月,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让这一家人妻离子散…
一个平常的早晨,爸爸像往常一样,出门做工去了。妈妈带着孩子去河边洗衣服。
妈妈拿出带来的几件衣服,走到河边,蹲下去洗衣服,孩子在一边玩。
妈妈此时也就是三十岁左右,虽然生活艰难,但依然略有风韵,笑起来也算是漂亮的。只是嫁给了穷人家,风餐露宿,过着苦日子。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水面过来一条船,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模样。只见船慢慢的停下来,出来一个人,对着妈妈这边目不转睛的看。妈妈并没在意,依旧在洗衣服。
这是船上的人说话了:这是谁家的媳妇,有模有样的,何苦一个人干这又脏又累的活呢!
妈妈抬头看过去,一个财主模样的男人站在船头,向她这里张望着,一副贪婪的目光。
妈妈没说话。
这男人又说了,如果是我家的女人就不用自己洗衣服,干活了。
看到妈妈没什么反应,但也没走,这男人更来劲了。“其实这很容易吗,只要肯跟我走,好日子就是你的。谁还愿意一辈子受穷呢,那不是傻子吗”
妈妈抬起头看看那边的孩子 停下手里的活。
几天过去了,那艘船前后来了几趟。
这天傍晚,爸爸回来,见家里没人。人呢,哪去了呢?爸爸急了,跑出去找人。
穷哥们听说出事了 也都过来帮忙找人。
哪里去了呢?爸爸心里一阵阵发紧。可伶的母子到底出来什么事了,我的儿啊!这么叫我怎么办呀…
先是女儿送人了,现在儿子也不见了,老婆也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天啊,就这么折磨穷人吗?
一遍遍,不知走了多少遍,他沿着河边找了多少回也不见踪影。
这一天,爸爸来到河边码头,眼睛向四面看着,忽然看到一个小孩走进一个大宅门里。看那孩子的身影,像极了儿子。他急忙来到门前向里面张望。
这家人家男主人叫李茂廷,在当地是个小财主。祖上积攒下来点水田,几年下来,开一处油坊,算是有些家产。不过就是命运不济,四十岁上死了老婆,忙于生计没能续弦。那天乘船路上,见到一个女人在河边洗衣服,动了歪心思,连哄带骗诱拐其上了贼船!
爸爸三番五次来到门下 打探消息。喊着儿子的名字 喊着媳妇的名字。一遍遍的喊着,没人答应。
爸爸心里想着,可能是有事情发生了。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想不明白。
他怀疑老婆被人拐骗了,是谁干的呢?
他打听出来了,这家姓李,这县城里开油坊的 住着深宅大院,无儿无女,听说前几年死了老婆。怕是他干的。
怎么办?无权无势的穷人能怎么办?
告他!
对告他。穷哥们都给他打气,咱不能这么让人欺负了啊!
4
大概是1944年吧,日本鬼子投降的前一年,当时蒙城县属于淮北路第三行署管辖,还是民国时期吧。爸爸打了一场官司,告李茂廷强占有夫之妇。
打官司要证据。当地官员审理此案前,李茂廷就暗中做了工作,金钱开路。他心里有鬼,自知理亏,不送钱这官司怎么打?有钱能使鬼推磨。
案子到了关键时刻。就是这女人到底是谁家的,谁来证明。孩子来证明。
当问道谁是你爸爸的时候,人们把目光聚集到孩子的嘴上。
这时候孩子说话了。他是我爸爸。说完把手指向李茂廷!
这下事情反转了,告状不成反成诬告。
原来孩子也被这个假爸爸连哄带吓的不敢说真话。八岁的孩子又能怎样。
这么一来真爸爸惨了。“穷小子还能娶起媳妇”。捆绑双手吊起来一顿毒打,直到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丢了老婆儿子,反遭毒打。身体受到伤害,心里受到天大的伤害。这是逼着穷人没有活路了。老天啊,你可铮铮眼吧,这世道有钱人可以这么霸道了吗?
穷哥们把爸爸抬回来,面面相觑。
爸爸被打的命悬一线,浑身是伤,站都站不起来了,只剩下一口气了…
第二天一早,他说,你们把我抬到山坡乱葬岗吧,我不活了,也没法活了。
哥几个不肯。拗不过他。只好含泪把他抬到乱葬岗,在一个阴凉平坦的地方放下,默默的看着他。他低吼着,把他们撵下山去。
昏迷中,他一息尚存,脑子里翻江倒海。“这是什么世道啊,我咽不下这口气!”
上午的阳光斜射过来 照到他那条已经站不起来的残腿上。
他想着失去的儿子,想到了送人的女儿,他们还在啊,女儿还等着我去接她呢。我难道就这么死了?不行,我不能就这么死了。他动了一下身体。
时近中午,本来静静的山坡忽然一阵风刮过山岗。那阵风起于旷野,夹着黄土,带起树叶 越来越猛,忽地拔地而起,旋转着又压向地面慢慢从爸爸身上扫过。爸爸闭上眼睛,任凭风从双腿,从脸上吹过。
他忽然感到那风是有温度的,一股暖洋洋的感觉瞬间走遍全身。他慢慢睁开眼睛,望望天空,一切又安静下来。
那风似乎是专为他而来的,来的突然,走的悄无声息。他忽然感到一种力量在他身体里游走。
这时他神情跃动,似乎看到了什么。他睁大了眼睛,扭头看看身下的土地,看看远处的群山,大口的喘着粗气。
他想站起来了。他忽然感觉到那两条腿能动了。他努力的支起上半身,再蜷起双腿,试着站起来。试了几下,他终于站起来了。
他走了几步,踉踉跄跄的,居然走回去了。
那已是半夜十分,他来到和工友们住的地方,敲敲窗户。工友们以为是鬼呢,吓得半死。
5
爸爸在工友们的照顾下渐渐好起来了,直到解放以后。那一年爸爸来到了怀远县魏庄镇路西姜家。共产党来了,穷人不再挨饿了。爸爸积极参加土改工作,拥护党的领导,工作积极,当上了村长,还入了党。村里给他分了房子,有了新家。
那是1952年吧,送人的小女儿已经15岁了。一天,在外面打猪草回来,只见李家小妹急匆匆的过来说,你大大来了,要接你回去呢…
大大就是爸爸。十几年没见到爸爸了。
李家妈妈说,你大大来接你了,你跟你大大回去吧。
后来妈妈说,当时已经解放了,共产党政策是谁家的孩子送人了,家人来取必须放人,当地的村长保长都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共产党工作队挨家挨户做工作,妈妈得以顺利回家。共产党救穷人啊,毛主席对穷人就是好!这是妈妈的口头禅。
见到了久别的爸爸。高高大大的,声音洪亮,身材魁梧。
那年妈妈回到了怀远县魏庄镇路西姜家,回到了爸爸身边一起生活。
可是妈妈的妈妈音信皆无,再也没有回来。!
过了几年安稳的生活,爸爸说,“我要带你去找你哥哥,你还能看看你的妈妈”。卖掉了家里的一头猪,攒些盘缠。可是那几年一收完小麦就发大水,路远难行,找哥哥的事就放下了。
那些时候妈妈心里一直在想:我的妈妈在哪呢,她为什么不来看我?妈妈的心真狠哪!
6
一年爸爸去张店村开会,一直到下午,忽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离家挺远的,看似当天回不去了,爸爸就在来到一处破庙里。晚上天冷,他就蜷缩在一堆堆的苘麻捆上睡着了。半夜里,雨越来越大,小庙经不起风雨侵蚀,南面的土墙忽然塌了下来,砸在熟睡的爸爸身上。
爸爸就这样去世了,被评为烈士得到厚葬。
他至死也没能看到自己的儿子,妈妈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妈妈。
妈妈的妈妈死的很早,怎么死的呢?原来她在李家生第二个儿子时,一天坐在大门口奶孩子——孩子刚刚八个月,忽然一颗不知哪里来的子弹飞过来正打在后心上,不幸身亡。那年大概也就是四十多岁吧!关于妈妈的妈妈的故事听得少,也没人知道,也没留下照片,我们都没什么印象。这也是妈妈后来听爸爸说的。
现在一提起这段,妈妈就泪如雨下,急忙打断说,别说了别说了,想想都心酸…
“妈妈不要我了,带着儿子走了,嫌家里穷扔下爸爸和我走了…”
“你姥爷成了光杆司令了…”
妈妈的哥哥长到16岁时,正赶上淮海战役,被他的后爸李茂廷送去当壮丁了,换来了17担小麦。有邻居见到李茂廷说你也太狠了点,孩子妈妈刚死你就把人家送去当兵了。这时哥哥已经换上军装随队伍出发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打八路打八路自己又成了八路了”。五零年上朝鲜抗美援朝,他没有去就直接转业了。几年后因为不想再待在那个李家,1957年就奔他的一个战友去了东北。去东北之前,成家娶了媳妇,媳妇就是蒙城县邱家庄的邱家姑娘叫邱文兰。
妈妈四岁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妈妈,到东北之前也没见到哥哥。
直到现在妈妈连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还不知道,没人告诉她,只记得属牛。
2023年2月3日于扬州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