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轿婚礼多少钱民俗婚礼,花轿婚礼流程

花轿婚礼多少钱民俗婚礼,花轿婚礼流程

满族先民是狩猎民族,自古崇拜灵禽,反映在男女爱情及婚礼上也常以鸟羽作为定情的信物和婚礼上的饰物。史籍所谓“男以毛羽插女头,女和则持归,然后改礼聘之”。后演变为以雉鸡翎织成漂亮的披肩作为新娘婚服,象征吉祥,现今已不常见。

花轿婚礼多少钱民俗婚礼,花轿婚礼流程

满族婚姻主要是一夫一妻制,严禁同姓通婚。但旧俗通婚不甚讲求行辈,甚至以嫁长辈名门为荣。姑舅亲,只允许姑做婆,不许舅做翁。否则谓之骨血倒流,亦在禁例。

清代以来,满族结婚特别重视门户,同时禁止早婚。官府及满族家谱都规定不许在十二岁以前订婚。一般在十五六岁订婚,十七八岁以后方可结婚,极少指腹婚和童婚现象。

择婿重门户而不重彩礼和贫富。《啸亭杂录》载:“凡所婚娶,必视其氏族之高下,初不许一时之贫富……”这一习俗亦可以理解为择婿重家风门第,重德不重财,所以有“相门户”之俗,这是女方了解男方家世的主要程序。男,有这种礼服的人家清末已子行聘也要看女方家世和女子品德,访查好了方遣媒说亲,一般需登门三次,双方都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得女家准信。媒人每次登门必携带一瓶酒为礼物,故俗谚有云:“成不成,三瓶酒。”后来受汉族影响,亦有“合婚”程序。

满族订婚,除受属相生克、宿命、迷信观念影响,还有年岁上的禁忌。有“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二,黄金涨;女大三,抱金砖”之说,故一般认为女子大两三岁或小两三岁无妨,独忌“女大一岁”。此说以后影响到汉族合婚禁忌,当然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妄谈。

双方家长认为门第相应,并征得男女本人同意后,答应议婚,媒人即带领求婚者到女家行叩头礼,让女方父母相看一番,俗称“验姑爷”。论者以为“此殆金代婚礼男下女之遗意也”。如女家满意,即进一步行订婚礼,由男方的母亲及姑姨等女眷去女家相看媳妇。此时姑娘行“装烟礼”(装烟敬长者)。如相看中意则赠送如意、钗钏、戒指等,以为定礼,是谓“小定”。或亲自给姑娘插簪钗、戴耳环,因亦称“插戴礼”。

正式订婚的初仪称“换盅”。届时男方的父辈在媒人带领下携酒肉到女家,女方以此酒肉设宴招待。炕上放一小桌,两亲家对坐,双方把肥大的旗袍衣襟铺在桌上,接着上菜,菜盘要压住衣襟,两亲家往酒杯倒酒,端起来,互相换盅,一饮而尽,谓之“认亲家”。如果新姑爷去了,女家要给“压腰钱”,并赠送“腰褡”。腰褡有绣花的、金丝的、串珠的,都是姑娘亲手做的。腰褡不大,长方形,两头有口袋,中间一个横口,留着装钱,挎在腰间,腰褡讲美观,和鼻烟壶一样被看重。这种正式订婚,俗称“放定”。小礼过后是大礼。大礼必送猪、酒、布匹、首饰。此猪称“他哈猪”,经济条件好的男家要送双猪,双酒(两缸酒,一缸五十斤)。女方用此猪、酒宴请。部分地区满族姑娘行聘,亦有跳家神祈福者,来宾则以金钱或首饰给姑娘“添箱”。此后姑娘择吉开剪,准备嫁衣。开剪三日,姑娘挽袖盘髻,试行出嫁仪式。

花轿婚礼多少钱民俗婚礼,花轿婚礼流程

满族娶亲,一般婚礼进行两天。头一天叫偏日子。女家送嫁妆于男家,男家由全福人布置好洞房,被子四周放枣子、花生、桂圆、栗子,中间放一如意,意味着“早生贵子,万事如意”。彻夜奏乐吹笙,驱鬼赶魔,谓之“响房”。

也有的人家在此日搭棚设灶,准备宴席,同样动鼓乐,则称之为“响棚”。远处女家则于此日先宿“下处”,等待出嫁。

花轿婚礼多少钱民俗婚礼,花轿婚礼流程

第二天叫正日子。娶亲喜车到门,有“憋性”的习俗,即婚车到男方家后,在喜车(较)上等待一断时间,主要是考验新娘的耐性。之后鼓乐齐鸣、鞭炮连天中,新郎先向喜车(轿)虚射三箭,谓之驱煞神。喜车卸去辕马后,新娘踩高粱口袋下车(轿),头蒙红巾,前后心悬铜镜,怀抱宝瓶过来,拜天地,坐福等,与汉族相同。具有满族婚礼特色的是,部分地区的满族婚礼上“搭拉密”(男方迎娶时的领班人,俗称“知客”)的活动。搭拉密必须精明干练,既懂规矩,又有教养,还要机智热情,口齿伶俐,善于言辩。他身挎酒憋子(一种扁平小口瓷壶),上贴“囍”字,里边装着上等好酒。搭拉密到女家行迎亲敬酒礼,必须用酒憋子里的好酒,给新娘父亲敬酒。女方有好逗趣的人,总是千方百计设法偷去酒憋子,换上白水,使搭拉密当场出丑。一般搭拉密献酒,女方父亲喝时总是赞:“好酒,好酒!”一饮而尽。如果是水,就把酒杯还给搭拉密,并和颜悦色地说:“此酒需好酒,婆家没有娘家有,拿酒来!”偷酒的人早已等在左右,答应一声,递上酒壶。搭拉密一尝,如果真是他带来的酒,就竖起大拇指笑着说:“这是我的好酒,你真有两手!”同时掏出赏钱给盗酒者。此时自然引起在场人哄堂大笑,大大增加喜庆气氛。正因如此,搭拉密不论多忙,酒憋子不离身,随时警惕喜酒被盗。

另一带有喜剧色彩的礼仪是“磕哑巴头”。满族婚礼,新郎迎亲时,要给女方亲属一一叩头,然后新人才能上轿。女家为了女儿到婆家不被轻视,除了必须受礼的岳父、岳母等长辈之外,往往拉一些不相干的屯邻乡亲充数,以显示原系望族,门第不凡。加上女方执事人有意捉弄新郎,便使新郎有磕不完的头,新郎自然不便分辨,就按指挥磕头,俗称“磕哑巴头”。如今此俗早已消失,但民间仍留一句歇后语:“新姑爷认亲——磕不完的头。”

在东北地区各民族娶亲时都流行男方给女家送“离娘肉”的风俗,实是源自满族的习俗,已被汉族等民族接受,被称之为“献肉礼”。有时送葱、粉丝、酒者,取“聪明长寿久远”之意。“离娘肉”一定要有两根以上双数肋骨肉,一刀砍下,送给新娘母亲,安慰她女儿离去的痛苦。此肉须由男方长辈或执事人献上,女家得肉后从中割开,留下一半肋骨,另一半由男家带回,作为回礼。新郎到女家给岳父母及长辈行叩头礼。

花轿婚礼多少钱民俗婚礼,花轿婚礼流程

清代满族男青年十八岁便去当兵,或在军营结婚,姑娘必须远嫁。若两家距离较远,新娘常先一日到夫家所在地,住在“下宿”。打“下宿”时要给“压炕钱”。亦有女家送亲,男家娶亲,长长的婚程由两家平均负担的情况。双方喜车相遇谓之“插车”。要由送亲兄长抱新娘送至男方娶亲车上,将新妇娶回。车夫要交换鞭子,以为纪念。遇官轿,则喜车喜轿,概不让路,官轿(车)给喜车让路。

满族拜天地,叫拜北斗。到院中或洞房(或帐篷)前,新郎用秤杆或马鞭将红巾挑下置帐顶,每过一门,都将高粱口袋放在门槛上,上放马鞭,使新娘跨过,谓之“步步登高”“步步平安”。坐帐亦登高粱口袋上炕。夫妻南向并坐,席下置斧,“斧”谐“福”音,故亦俗称“坐福”。之后是开脸、祝吉。祝吉,昔是由萨满致祭,唱《合婚歌》(后改为族长致祭),一对新人跪神桌接受祝福。也有只新郎一人受吉,新娘坐福不动者。新娘要坐到日落之前,小姑或小叔拉一把才下地,曰“看日红”。此时所念吉利语是:“小叔子(小姑子)拉一把,又有骡子又有马。”入夜行合卺礼,吃子孙饽饽(饺子)。行礼时由全福人斟满两杯酒,新婚夫妇各呷一口,互换酒杯,再饮一口,即为“合卺礼”。接着吃子孙饽饽和长寿面,然后两人争坐被上,居先者为吉。

古时满族娶亲,新婚之夜要宿在临时帐篷中,颇有北朝婚俗初夜宿“青庐”的遗风。入洞房时新郎有“绕帐求宿”(三圈)仪式。必待新娘允诺才好进帐,否则就多绕几圈。后此俗已废,不再设帐。

满族一向敬祖,新妇入门不久,有穿婆婆鞋溯河而上,以寓沿老人来路走、“慎终追远”之义。此类古俗早已不存,但现在部分地区满族人结婚,仍有新妇下车后穿婆婆鞋入洞房的新俗,想是往昔“穿婆婆鞋,溯河而上”的满族古俗的演变。

又结婚时送亲女家也有给新郎家送酒、粉条、大葱、红枣的习俗,取意“夫妻久长、福寿绵长、聪明伶俐、早生贵子”的意思。其他拜祖、吃子孙饺子、长寿面,三日或七日回门,满月后新娘住对月(在娘家住一个月),归时给公婆及姊妹们带回“针线活”馈赠等习俗,与汉族大同小异。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