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大地,人杰地灵,伍子胥的故事和屈原的故事一样,成为江汉平原上千古流传的经典。

伍子胥塑像
今天,我给大家讲几个关于伍子胥的小故事。
1,“倒插槐树”与“后悔池”
伍子胥于公元前559年,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市黄歇口镇的伍场村。

旧时伍场村
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在楚国任太子太傅,也就是楚平王大儿子的老师。
但楚平王听信奸佞谗言,将伍奢满门抄斩,伍子胥得到清息,悲愤不已。
其时伍子胥已成婚并育有一子,他赶回家中,要妻子马上收拾一下,和自己逃亡。
伍子胥的妻子是个贤惠之人,立刻抱出儿子,用丝带将儿子绑在伍子胥的背上,然后说:“你们先走,等我收拾好之后再去与你会合。”
“不,不用收拾了,咱们一家人一起逃。”伍子胥急切催促妻子。
妻子用力将伍子胥推出门,要他快逃,别担心,她会想方法逃走的。
见妻子决意暂留,伍子胥只得背着儿子先行一步。
走了很久,伍子胥仍没见妻子赶来会合,他实在放心不下,转头向家中奔去。
然而,令伍子胥悲痛的是,妻子为了不连累他,已经跳入门前的池塘溺亡。
伍子胥悲愤交加,更后悔不该丢下妻子逃走。
他一边落泪,一边将妻子的尸体打捞上来,那悔恨的泪水落入池中,悲伤仿佛也将池水禁锢。
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伍子胥对妻子的愧疚,就将这座池塘叫做“后悔池”。
伍子胥埋葬好妻子后,想到楚平王昏庸无道,弄得自己家破人亡,不由义愤填膺。看到旁边有一棵槐树,一步上前折断槐枝,将其倒插于地。
伍子胥临走时立下重誓:“如果此枝能生根发青,我必定报仇雪恨。”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和孙武带兵攻占楚国都城,掘开楚平王墓穴,将楚平王尸首掏出,亲自鞭尸三百下,终报大仇。
伍子胥回到家乡时,看到当年自己倒插的柳枝,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如今,伍子胥“倒插槐枝”和“后悔池”的传说,依然在湖北监利一带流传,它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伍子胥故事”的一部分。

2,伍子胥与“金砂鳝鱼”
伍子胥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除了能治国安邦平天下外,也在机缘巧合下,与美食结缘,并留下千古美食,流传至今。
其中,“金砂鳝鱼”就是与他密切相关的一道美食。
相传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后,将沉入湖底的楚平王墓穴的湖水抽干,从棺椁中掏出楚平王尸首,亲自动手鞭尸。
谁知第二天,抽干了水的湖底冒出很多大黄鳝。听到士兵的禀报,伍子胥认为是楚平王的阴魂在捣鬼,于是他命令将所有的黄鳝捉来杀了吃了。
那些士兵将一条条肥硕的黄鳝抓来,杀了洗净切成长条拌上佐料,放入有粟米的甑内蒸,蒸熟后鱼片上沾满了粟米粒。
士兵们一吃,味道好极了,不但有鳝鱼的味道,还有粟米的香气,立刻风靡当地。
由于鱼片上沾满的粟米粒,颜色金黄似砂,所以这道菜被叫为“金砂鳝鱼”。
传承至今,“金砂鳝鱼”已成湖北名菜,享誉长江湘鄂一带。
经过千年传承,如今的“金砂鳝鱼”与过去的做法略有不同。
现代的“金砂鳝鱼”将粟米改为籼米粉,其做法是先将鳝鱼宰杀,去骨洗净切成6厘米长、2厘米宽的鱼片,用精盐、姜未稍加腌渍,再拌入籼米粉、猪油、酱油、醋等佐料和匀,将鳝片整齐码入碗中。
然后将码好的鳝鱼片放入蒸锅,用旺火沸水蒸约半小时后取出,扣在凹盘中,淋上酱油、醋,撒上胡椒粉,再在锅里将适量的花生油熬到七成熟,淋在蒸好的鱼片上。
至此,一盘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金砂鳝鱼”便会让你馋涎欲滴。
相信千年前的伍子胥看到如此佳肴,也会忍不住来上一筷子,一饱口福。
如果你能路过荆楚一带,千万歇息片刻,找一家当地美食店,点一盆“金砂鳝鱼”。
当你回味无穷的时候,也会勾起对伍子胥故乡传统文化的探根寻幽之念。

夕阳下的黄歇口镇黄鳝养殖基地
3,宝剑赠刎
伍子胥胸有丘壑,谋略过人。楚平王为斩草除根,加派了很多兵丁追捕伍子胥。
逃亡之路相当凶险,伍子胥随时都有性命之忧,他扮成乞丐,想方设法南逃,甚至为此一夜急白了头。
这一日,他逃到长江边,不由得凄然落泪,前有茫茫江水,后有追兵将至,伍子胥感叹,看来天欲绝我矣。
正当伍子胥听天由命的时候,从芦苇丛中荡出一只小船,一个白胡子老头驾船而来。
伍子胥叫住老人,说自己蒙冤,正遭官兵追杀,希望老人能救他一命。
老人看了看伍子胥,二话没说,载着他躲进了芦苇丛中。
官兵赶到,诺大的河面上风平浪静,没有一只船航行,那些兵士悻悻转头而去。
看到追兵走远,老人将船荡出芦苇丛,摇着橹,送伍子胥过了河。
临分别时,为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伍子胥取下背上的宝剑说:“这柄宝剑是楚平王当年赐予我父亲的,值不少黄金,务必收下。”
老人一脸戚容,接过剑来说:“我救你是欣赏你的才能,不是为了你的报酬。楚王悬赏那么多的赏赐要你的头,如果我是一个图利的人,开始时我就会把你交给追兵了。”
老人叹了一气,接着说:“看来你还是不相信我,我只有以死明志。”
说完,老人抽出宝剑,横向自己的脖子,刎颈而亡。
伍子胥大惊,来不及阻拦,老人已死在自己面前。
他懊悔不已,本是一片诚心,感谢老人救命之恩,谁知却铸成大错。
事已至此,伍子胥只能将老人草草埋葬之后,继续往南逃亡。
自古荆楚出义士,老人仁义壮举的故事流传至今。

黄歇口镇水乡
在湖北监利一带,伍子胥的故事数不胜数,人们代代口口相传,形成独特的伍子胥文化。
如今,在监利市地标建筑“宏泰”广场上,矗立着8.2米高的伍子胥塑像。
执剑沉思的伍子胥也应该感受到新时代的热火朝天,历史的烟云已隐入沧海桑田;“后悔池”的水,已融入时代的潮流中;“倒插槐枝”长成的树,已被郁郁葱葱的城乡绿化取代;“宝剑赠刎”的传说,已成戏文供人观赏;唯有“金砂鳝鱼”的美味越来越香。
伍子胥的故乡监利市黄歇口镇新建的黄歇口大桥,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生机。
而伍子胥的故事也将在这生机盎然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黄歇口镇乡村大道
作者:夜的眼
编辑:剩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伍子胥
公众号:监利一家人
搜狐网:伍子胥的传说
腾讯网:关于监利非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