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动员社会各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建美丽甘肃,在2022年“六·五”环境日来临之际,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行走陇上 用心记录你的美”文艺作品征集活动,面向全省广泛征集具有本土特色,展现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的书法、绘画、摄影、文学、短视频作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共收到各类作品1751件,经专家评选,评选出获奖作品199件。其中成人组作品108件(分别为书法作品22件、绘画作品22件、摄影作品22件、文学作品22件、短视频20件);少儿组作品91件(分别为书法作品22件、绘画作品22件、摄影作品22件、文学作品22件、短视频3件)。现对获奖作品予以网上展播。
“行走陇上 用心记录你的美”文艺应征优秀作品文学类(成人组)
大漠纪事
之一 八步沙的云
西渡黄河,河西走廊刚舒展身躯,欲将广袤的西域同中原连为一体时,八步沙就在走廊的脖颈处剪径,一点不讲理。
不讲理的还有八步沙上空六月的太阳。早晨刚过,它便迫不及待地撒下白花花闪亮亮的针管,吱吱地吸走植被上的水分。
不讲理的地方,不讲理的日子,还是要探出头去,跳下车去,因为这儿有好多稀罕物。
一种叫马刺盖的,开着蓝盈盈或粉嘟嘟的花,叶片皱皱的,像孩子们做手工的瓦楞纸,但边缘布满刺儿。太阳的红嘴唇一凑过来,它就给恶狠狠地扎回去。花开败,花托上密密一束长绒毛。那不仅是马刺盖的种子,也是止鼻血的最佳药物。要是在沙漠,你鼻血流不停,别慌张,摘一撮塞进鼻孔,鼻血立马止住。
沙蓬绿油油的,叶尖儿上也带着刺。它平时蔫巴巴,一见雨水就兴奋起来,使劲扎根使劲生长,开出一串串粉红的小花。秋天时,还结出一串串黑黝黝的籽,约半个小米粒大,人们叫它沙米。沙米制成粉块,滑溜劲道;蒸做胡麻油卷,香到脑壳里去。
还有老榆树。根端西北角的沙被风强势掏走,它愣是用粗糙的身躯化解风的攻势,护住身后的一大片沙。它裸露在外的根没有水平伸展,而是扭曲成一根绳。它受了多大的磨难啊,它背后的故事该是一背篼一背篼的……
热难当的八步沙,新鲜事物多,舍不得当下离去,便想,要是头顶上一大块云挡住阳光,那该多美!
想云,还真有云飘来。与孙行者脚底下踩着的祥云不同,八步沙上空的云姿态万千,顶部洁白如雪,底部暗淡似灰。它们将天空擦拭得纤尘不染,瓦蓝碧透,让人忍不住要将脸贴上去。云朵往地面投下自己的影子时,漠风凉飕飕的,摇动着高高的白榆沙枣树冠哗啦啦响,摇曳着矮矮的红柳拐枣桦棒转圈儿舞。经过八步沙人几十年的治理,八步沙上植被覆盖很好,偶见沙粒微动,不见沙尘飞扬。
一朵云被风吹着往东南飘去,一边擦拭着天空,一边阴翳着大地。过一阵,另一朵又善解人意地飞来补缺。孔雀东南飞,云也往东南飞,美好的东西都去了东南,大西北就这么不待见吗?
有云作伞,同行的人活动范围就大了。他们怀揣诗意,从这个沙丘跑向那个沙丘,寻找一片能够栖居灵魂的沙,把自己融入其中。孰料那片沙其实属于红柳、桦棒等沙生植物的。多年前,六位老汉把这块地盘交付给它们,它们便各领封地,各自称王。现在有人类贸然闯入,它们也不急眼。不论有无云影投下,它们微微摇着脑袋,静静地瞧着这些操着鸟语的人类逡巡踱步,仰天长啸或低头沉思。它们知道人类的生存方式,知道这帮人呆不久长。
临近中午时,云团越来越多,越来越黑,密密匝匝,从西北不断涌来,大地上满是云影。又似乎闻到惊雷滚动的声响,便返回。到八步沙林场坐定,喝茶吃饭小憩时,门外狂风大作,黑云压来。谁都扭头看门外,却不见沙尘飞扬。场长郭万刚常年在沙漠中爬摸滚打,风吹日晒,干黑且瘦。他颇为得意地笑:
“要是没把沙治好,哪能大敞开门吃饭?沙子早把碗填满了!”
其时,我有点走神。想,要是把同行的刘梅花、秦玉红两美眉丢在八步沙深处,这当儿,她们必定疯了。
愣神间,风停了,未听到雨点噼里啪啦砸向地面的声音,也未嗅到雨滴落下而蒸腾起来的土腥味,而屋内渐渐亮堂起来。等吃完最后一口面,放碗抹嘴,走出门外瞧究竟,脊背无汗,心也凉了半截。
想必我们当中无人与龙宫有姻亲,云团都被风刮进东南边的祁连山中。八步沙上空丽日一枚,断无片云。
之二 庙儿墩滩上的“哥哥”
八十里的大沙十八年的歌,
拉骆驼的哥哥过了红水河……
这句凉州贤孝浪漫而唯美,叫人浮想联翩。在红水河东岸的庙儿墩滩上,我见到“拉骆驼的哥哥”王天昌,发现现实很骨感。光阴老去,风霜染白了他一头黑发,又赐予他一脸长长的银须,而沙漠经久的老日头,给他脸庞镀上古铜色的光芒。
其时,他正在倾听一位女士朗读一段文字。那是马步升老师为他而歌的《老骑士王天昌》。听到动情处,他不由得老泪纵横,提起袖头左擦右擦。身边的“妹妹”精巴瘦小,额头眼角让年轮碾下许多深深的车辙,她望着高大魁梧的“哥哥”,嘴唇噏动了两下,却不知如何安慰他才好。
但她知道,“哥哥”拉着骆驼过了红水河,不为她,是为了一片叫“庙儿墩滩”的沙漠。
庙儿墩滩也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北风袭来,庙儿墩滩上的黄沙越过干涸了的红水河河床,摧苗拔寨,一路凯歌。自然生态环境变恶劣了,村里有人开始往离沙漠稍远的地方搬。“哥哥”不干了,他扯着嗓子朝那些人的背影喊:“你不治沙,前脚走,黄沙后脚就直冲冲地撵上来了。到时候你哪儿去?到天上去吗?”
那些人不睬他。“哥哥”用吃地沟油的命,操起钓鱼岛的心,一咬牙,带上儿子王银吉,牵了骆驼,带着工具,走进庙儿墩滩。那年“哥哥”五十六,儿子刚而立。
挖了个地窝铺垒了个锅,
白杨树上喜鹊新垫了窝……
地窝铺很“奢华”,在一沙岭后,背风。“哥哥”掘地为坑,上覆檩条椽子沙土,中间为主卧,左侧套间为客房,右侧套间为餐厅。火炕,油灯,面箱,碗柜,菜缸,锅灶,他把这儿当家建设。一住八年。
“哥哥”是凡人,当他提着自制的铁矛,刨去干沙层,在湿沙层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栽植桦棒、梭梭、榆树时,他也感到过枯燥无味。让他义无反顾俯首沙丘的,是他小孙儿的一句话。小孙儿特聪明,伶俐懂事,是他心尖尖上的肉。病魔趁他带着一家劳力全力以赴与沙魔搏斗时,从背后狠狠捅了他一刀。当他扛着铁矛凯旋而归时,小孙儿却因延误病情,针药罔效。小孙儿没奢望,只盼他“把这片沙治得绿绿的”。自此,“哥哥”治沙种树“再苦再累也不在乎了”。
地窝铺仍在,现在是“哥哥”临时歇脚的地方。一根红柳棍分担着关节炎带给他膝盖的疼痛,使得他每天早晚步履蹒跚的巡视一直持续,有时路过,他会到这儿来缓一阵。晚上,地窝铺易主,狐狸常常造访,以此为家,安静地歇息消食。
心眼儿稠的狐狸住进了地窝铺,
水里生的芦苇在这里落下了户……
翻上地窝铺后的沙岭,向东信步。沙丘起伏不大,没压草方格,桦棒、红柳、白榆、黄毛柴已蔚然成林。有大鸟怕我迷失方向,在不远处的茂枝密叶间,哑着嗓子大声提醒我。不经意,与一大片旱芦苇邂逅。这是“哥哥”试种的成果。芦苇荡,我在长江出海口见过,海堤下,沼泽中,沿着海岸线伸向天边。这儿见着,我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芦苇挺直腰杆,舒展韧长的绿叶,顶一束毛茸茸的黄金穗,在凉爽的漠风中兀自摇曳,仿佛从《诗经》中下来:
蒹葭苍苍,桦棒茫茫;
有位哥哥,在沙一方……
回去时,乌云在头顶翻滚,久违的雨点噼里啪啦落下。看看左右并无遮风避雨之处,我怕被淋成落汤鸡,尽管一步一陷,还是加快脚步。“哥哥”却仰起满是银发的脑袋,孩童一般,大声给老天加油:“大点下啊,大点下啊!”
沙漠气候,老天也无能为力,雨终究没有下大。之前落在沙面上的雨滴,一转眼,被炙热的沙漠直接打发回去,变成蓝天上的一朵亮瞎眼的白云。
“哥哥”一脸的失落,让人不忍看。
之三 青土湖里芦苇荡
如果说民勤是钉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间的楔子,青土湖就是楔子的锋尖。如鸟投林,我们径直去了青土湖。
路途杳远,不时瞧见民勤绿洲两侧有沙丘窥视,像是随时扑出来的堵路打劫的蟊贼。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路担心替民勤的命运捏着一大把汗。好在跃进渠是个称职的带刀侍卫,用满当当的一渠清水护驾。
青土湖是石羊河的闾尾湖。石羊河一路向北,没抬头,行到北山前,没见出口,索性一团身,将自己变身为烟波浩淼的沧海。其时,青土湖的浅滩上是葳蕤的芦苇,水鸟在苇荡深处生儿育女;湖边河岸边是齐膝高的茂草,牛羊在草滩上悠闲地反刍。美丽的匈奴少女打马轻快驰过,不远处匈奴休屠王竖起金人祭天,涛声鼓声号角声此起彼伏。延至汉唐,边民戍卒相继在湖边修筑三角城、连城和古城,屯兵垦守。因土地肥沃,浇灌便利,这儿成为阡陌交通稼穑青青的粮仓。千百年来,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琵琶有情,铮淙拨动时光,驼铃随风,叮当摇来吉祥,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元明之后,随着气候变化、水源地植被遭滥砍滥伐和上中游用水加剧等因素,青土湖来水量遽减,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风沙兵不血刃,沧海也罢,桑田也好,统统沦陷。
十年前来过青土湖。那次知道湖底朝天,鱼虾灭绝,心绪沉重复杂,仿佛去凭吊一位遭遇大不幸的往哲先贤。此行之前,已了解到青土湖水面再现,生态好转,内心轻松愉悦,像是乘坐的是时光机,可重溯少年时代,能口衔芦管,耳塞苇叶,扎个猛子潜入水中摸鱼捉鳖,捕蟹逮虾。
路边树木由白杨树渐次变为沙枣树、梭梭时,车子已进入青土湖区。灰头土脸的白刺固定的沙丘,还是旧日的模样,只是多了接天连日的梭梭。“青土湖中梭千树,尽是杨郞去后栽”,梭梭是后来防沙治沙时新植的灌木。在青土湖中,新生的力量,不死便是胜利。梭梭新迁到盐碱的湖底,有点儿水土不服,满脸菜色,敝履破衫,但它们随遇而安,不抱怨,不放弃,不断地抗争,顽强地生长,一点一点,从半米的小苗长到一人高,成为抗击风沙改善生态的生力军,泰然地接受每一位造访者送上的注目礼。
突然就看见了芦苇。
芦苇们先派出哨马,零散地聚集在几处低洼处,让自己浅绿的衣裳点亮诸多倦怠的瞳孔,惹出几声尖叫。后来大部队现身,大片大片的芦苇荡排在公路两侧的海子里,精精神神地等待我的检阅。它们身着的大氅翠绿,像是天界的绿染缸被打翻,绿色一泻而下,全部倾注于此,颜值直接爆表。
赶忙下车,让自己浸泡在芦苇的气息中。天下植物不计其数,我独喜欢芦苇。少时磕磕绊绊读《诗经》,到《蒹葭》篇,就陷入芦苇营造出的空灵意境中不能自拔,一直持续到现今。摇曳的芦苇、自在的芦苇、优雅的芦苇、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给点水就泛滥的芦苇……时不时地拂去我心灵的荒芜,赋予我雨露,赋予我阳光,赋予我诗意,赋予我精神的纵深。
风吹苇叶,飒飒作响,氤氲的水气减去几分夏日沙漠的燥热,蓝天娟然如洗,白云皎然如雪,碧澈澄明的湖水,随波沉浮的野鸭,绿意盎然的芦苇……若不是脚下黄沙盐碱滩,几乎怀疑自己穿越到江南泽国,我幸福得不能自已,恨不能置身其中,永生永世。
干涸了半个世纪,青土湖凤凰涅槃,重新长出如此规模的芦苇荡,找回一点旧时的模样,委实来之不易。温总理的十六次批示,水源涵养,关井压田,节水调水,防沙治沙,移民搬迁……“十年一觉青土梦”,青土湖不再是招人不待见的弃儿,而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
行程将尽,我手抚小径两边的芦苇,缓慢走过,与芦苇荡依依惜别。心底默默祈祷:
愿我的青土湖碧波万顷,永不干涸,成为众生之母。愿我的芦苇永受湖水滋育,生生不息,绿染整个大漠!
作者:杨 先
一
西部风韵。甘南在诗意的朦胧中抒情。
甘南草原的格调,以盛世华章在时代的版图上根深蒂固。描绘绚丽画卷,奇异的篇章铸就着甘南的辉煌。风情无限,在乡愁镌刻的故土上流连忘返。
牛羊漫过,一匹马驶过的瞬间,草原的野菊花一字排开,顺着风的方向摇摆。
灯火辉煌的册页里图腾,甘南的魅力,以生命的至高无上与荣耀,将一座城池的伟岸推举。举步轻摇的韵律中,一部诗赋大典在华夏传颂。
二
晨雾弥漫。甘南在晨光的映照中驻足观望。诗学或禅意的雅韵,在春日的景致里光彩照人。
致力于生命的呢喃与情话,以锦绣的画轴,将甘南的宝藏珍藏。
缔造经典,在时光的暗影里久负盛名。
沉淀在岁月的最深处,以藏香或美誉著称,享誉华夏。聆听禅音妙语,在时代的进程中号令群雄。
三
气宇轩扬,甘南在午夜的沉静中逐渐升腾。
借着一轮明月吐露心事。苍穹之上,万物灵动其间,甘南以淳朴的民风海纳百川。乡风大雅,铸造着绚丽与华章。
甘南诗章巨献,草原文风昌盛。盛开的雪莲花,蜻蜓高璇,将一方美景尽收眼底。
图腾于一幅水域的素描,在甘南的画夹上临摹。
四
时光涌动,和着草原的脉搏跳跃。
书写诗赋或辞典,以甘南的独特手法,将普天下的美景写尽。在一座山川的磅礴中气运丹田。
闻名于世的美名,在甘南的辞海里遨游。
大美草原,以沧桑的年轮,将甘南的口碑溢出。时光荏苒,镌刻的美学打湿了一座城市的面颊。
五
茶马古道或丝绸之路,皆是甘南酝酿的千古神话,以一阙春辞的韵律,缔造着华夏的盛世斑斓。
在澎湃的黄河岸边驻足观望,将生命的呢喃细语从内心深处起伏。
草原上,盛开的格桑花,就是生在甘南的一宗佛像,以心灵的虔诚,迎娶着朝阳雨露,晚霞夕阳。
尘世之外,静坐着晨光。每一缕撒向甘南的光芒,都是苍天的恩赐与馈赠。
六
古道苍茫,以盛大的牧场开启着牛羊新的旅途。借以生命的慰藉疗伤,在甘南辽阔的天际里,找寻时光过往的云烟和马蹄。
草原上所有的绿意,被天空的蓝色映照。高飞的鹰,用嘴叼切着甘南的世代苍凉,堆起的篝火,燃烧着整个草原的热情。
微风轻拂,草场的绿意,向着甘南的辽阔蔓延。
内心的炽热漫过一顶屋檐的高度,顺着甘南的佛塔向寺院滋长,经声飘过,所有的鸟雀簇拥在一起。
七
在甘南,没有比云彩更高的哈达。系住天空的蓝,丝毫不放松。
羊群是草原上移动的星光,闪烁着牧民今生的眷恋。夕阳下,驻足的少年,手提马鞭的姿势,足以让整个草原为之震撼。
秋风荡起落叶的美梦,托起一个民族的奋斗史册。
夜色沉静,比夜还要静的,是禅房打坐的沙弥,身上的粗布僧衣被风吹开了一角。
八
黄昏时分,残阳如血,映照着甘南草原的半个脸。
一部炫丽多彩的画卷,在西部大地上展开。素笔轻描淡写,临摹出一副大气磅礴的水彩写意。
甘南,内心的虔诚,在午夜的朦胧中苏醒,和着时光的暗影悄然逼近。
遗失于人间的一部典藏,镌刻诗赋与千年华章。
九
饮下甘南这杯千年陈酿,醉倒在八千里路途的古道上。
草原铺满内心的辽阔,以盛大的绿色装点着火热的激情,承载着万古苍穹,将这浩瀚无边的人间仙境书写。
星星是甘南的孩子,徒步穿梭于草原深处。
裹着秋风慕名而来的游客,头顶着七彩祥云,脚踏甘南的牧场,内心的光明一览无余。
十
绿叶为霜,渲染了甘南的十万锦绣风情。
春风铺满整个草原,让一只鹰在天空独自徘徊。远离故土,以及生命的重生与解脱,都在西部的辽远里往返。
一杯酥油茶,就是甘南款待宾朋的最美佳肴。
穿梭于草原的歌声,宛转悠扬。响彻着一株草的最初记忆,沉静于时代版图上的繁华,在久远的人文中渐行渐远。
十一
远古的呼唤,在天边的云端里四下张望。
驻守于甘南的思绪,回转着时光的经纶。以盛大的图画,在甘南的地域里绘制出色彩斑斓的盛世家园。
沁心大雅,用脚步丈量一处草原的辽阔。
甘南苍茫并进,缔造着诗意的风华与抒情,以磅礴的雄心壮志,将西部的版面随意雕刻,从而伫立于草木的佛国与净土。
十二
歌声优美,从马头琴的鼻音里蓬勃出一曲天籁之音。
在甘南的尘世里,想象着万古的草场,清一色的绿色包裹着一望无际的锦绣与繁华,所有的村庄,都在静夜的诗意中悄然入睡。
青稞酒,醉倒无数的星光和汉子,以清新淡雅的格局,铸造着甘南辽阔的胸襟和蓝天。
追赶夕阳的人,在甘南草原的路途上日夜突围,聆听一段镌刻在马背上的佛经,用硕大的手掌,撑起一面天空的祥云。
十三
策马扬鞭,奔驰于甘南灵性的脊背上,手持一把灯火的光明,找寻内心深处的豁达与静怡。
藏乡文化的根髓,在时代的版图上从新演绎。
一杯醇香的酥油茶,一条洁白的哈达,都是甘南最炽热的胸膛,迎接着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一曲欢快的锅庄舞,在草原上此起彼伏。
甘南,这云朵上图腾的家园,以佛的韵脚点亮心灵的灯盏。
十四
雪域之光,映照着十万羚羊闪烁的灵气。
甘南,祥瑞的佛光,开启着盛大的草原颂词,以诗酒与歌谣,传递这十万锦绣的天堂,一道佛的旨意,降临于尘世的繁华。
盛世的斑斓,不及这草木之心暗送秋波。
在甘南,所有的绿意就是上苍馈赠的袈裟和经卷。普度着黎民百姓的疾苦。
十五
甘南,草木皆有慈悲之心!
簇拥着一株秋天的大树,让夕阳的最后一抹红晕在心头暴露,仅有的怜悯之心,都在晚霞的余晖中撤退。
策马飞奔,神鹰在猎人的弓箭下逃出劫难。
喂养生灵的泉水,一湾涟漪的流淌,顺着故乡甘南的方向日夜图腾。这雪域的圣水,滋养过无数的生命和传奇。
十六
山间回荡的歌谣,响彻着整个甘南的空旷。
舞步轻盈,踩出尘世的梵音。以这千年神曲,来迎合甘南雪域之光的美誉和风华。圣洁的塔顶,转动着敬仰的佛光。
甘南是雕琢于草原的经书,受世间的俗家弟子跪拜与焚香。
山川寂静,唯有禅音和马蹄声在耳畔轻拂。
十七
铺满祥云的天空,隔着一株草的高度。
在甘南,用泉水与羊奶酿造的醇香美酒,足以醉倒整个牧场的千军万马,以岁月的沉沦和没落,将世代的风华书写。
斗转星移,草原上羊群如零星般闪烁。
甘南是酒做的云,洒满了草木的头颅和胸腔。
十八
水色清廉,豢养着生生不息的甘南儿女和草原风情。
雪域之光的淳美,渗透着一个民族的魂魄。断章取义,在甘南的一株草木里找寻远古的沧桑和盛景。
羚羊出没的地方,必定是一番景致优美的人间天堂。
甘南,上苍恩赐的画卷,或是遗失西部的诗赋大简,用情感的叙述和白描,来绘制这千年的史记与典藏。
十九
春风得意,吹不开甘南的一阙腊梅。
在久远的人文中抒情,徒步于尘世的霓虹与酒绿,颠覆在午夜的朦胧中,用仅有的温存握紧手中的杯盏。
远离繁华,从而铸就了甘南的豪放与豁达。
背对故乡的人,在草原深处缓步走来。脱离了江南的水乡清新与雅致,抵达生命的无上荣光。
二十
在甘南,倍感人间的清净与淡雅,拨云见日。
眷恋草原,以这十万草木的名义书写辉煌。马蹄声声,奏响着挺近夜幕的凯歌与强音,穿透着灵魂的十二时辰。
甘南,顾及云朵,草场,牛羊,神鹰,以及无边的石块。
在甘南,没有火种的地方,草木顶天立地!
作者:何军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