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著阅读故事作文800字,我的名著阅读故事作文800字高一

梦梦四年级,她的课外阅读量不算特别大的那波,也一定是中等偏上那波孩子里。

我以前对名著阅读有一些误解,我一直认为读名著应该直接读原著,不要读简化版,看简化版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去年和今年梦梦的阅读状态,让我对这件事有了新的想法。

为什么读原著看着那么难

我自己名著读得不多,大部分是工作以后才开始读,在读的过程里发现阅读经典的乐趣。也因为在其中获得了些许乐趣,于是认为只有看原著才能更直接感受到作者写作的手法、风格,近距离体验大师文风,获得更直接的震撼。

但这样做最直接的缺点是,孩子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错过很多主动进行经典阅读的机会。

很多经典作品受到写作年代、环境的影响,加上作者本人强烈的、独特的个人风格,它们和我们日常阅读的故事、小说在阅读体验上更加特殊,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建立对“这一本书”的阅读感受。这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

首先要强调,经典并不难读,恰恰相反,它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经历时间的淘洗,它们在一代又一代人毒辣的审视中依然获得了极高的肯定。

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字,有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画面感极强。它并不是等待你进入它,而是会在某个时刻,一把把你扯进那个文学世界里,在它掌控的世界里彻底地撼动你。

但为什么,许许多多的成年人提到经典就敬谢不敏。真相很简单,简单到许多人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阅读这件事,和饮食一样,儿时的熟悉感,会一直影响着我们在阅读和口味上的选择。

小的时候读的经典越少,内心深处对经典文学的抵触不仅深,而且非常隐蔽。你会找各种借口拒绝读它们,但回到根本,其实是对不熟悉感的畏难。

孩子三年级的时候,我自己因为当时的工作需要,出于好奇,自己读了一遍西游记的原著,惊奇地发现,西游记也太有趣了啊,哪个孩子会不爱它!!里面有那么多神怪,有那么多历险,而且!西游记里,妖怪和孙悟空的对骂太精彩了。看人吵架的八卦可能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

在看原著的过程里,我看到了很多原来想象中对每个角色的刻板印象,也是在当时觉得要可能地带孩子看原著。(详见:输了快乐,你读了西游记又如何?)

但读原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费家长的。整本的西游记,是我完完全全读给孩子听,持续了小半年。

为孩子找到读的契机

每个人读一本书都需要一些契机,我们需要对一本书有某种程度上的了解,然后确定:这是我喜欢的类型,我想读它。就像是5分钟小帅小美的故事简介。

简化版的名著阅读并不是坏事(当然,不要买太差的版本),去年,我把《从荷马到狄更斯》推荐给我们家的小朋友,在她读完简版的故事以后,再把原著给她,告诉她原著的故事更为精彩。

去年暑假,因为这种方式,她读完了《爱丽丝梦游奇境》《鲁滨逊漂流记》,《丛林故事》也准备就续,但她后来又迷上了大中华。

《从荷马到狄更斯》的第2辑,侧重是古希腊神话和埃及神话,于是我又把家里囤了好久的古希腊神话系列的图书上面的灰都掸了掸。时刻准备着。

这种从简版进入的节奏,相当于是从一个最容易的入口进门,让孩子先在这个环境里熟悉一圈。熟悉感让他们觉得这件事并不难,故事讲的是什么我都知道了,正好可以把阅读的重心放在作者讲述的方式上。

通过这种繁简的对比,又可以沉淀下对文字的观察和体验。这个比直接开始看原著马上觉得“看不下去”就放弃,好太多了。

一起读《红楼梦》的契机

今年她在朋友家看到一本红楼梦的图画书,故事只围绕核心人物,缩减到尽可能少,我当时看到她跟人借这本书是不以为意的,觉得这么厚的红楼梦缩成这样,能看出什么。

人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是这么无知且自信。

结果,这本图画书,她翻来覆去看了至少4遍,几乎每天都会跟我讲到红楼梦里的某个人物,或是讲到她觉得曹雪芹有多厉害。这对我的震撼还挺大,我一直以为红楼梦至少排到初中。

打铁要趁热。契机这个东西并不会一直等在那里。一旦发现孩子产生兴趣的苗头,就要马上冲上去精心呵护。

上周开始,我开始给她读《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那本橙色的。跟《西游记》一样,它们的开头有大量介绍背景和人物关系的内容,非常劝退(生字多,读起来拗口)。

但是她已经自认为熟悉剧情,也知道精彩在后头,加上西游记的阅读体验,她就忍下来了。虽然有提出说想让我直接跳到情节开始读,但我说红楼梦的字里行间藏了很多不是在书中那个现实世界里的人物关系,她又接受了我的解释,继续耐心听起来。

虽然读书很累,但是古文的断句,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很陌生的,无论是之前读西游记,或是现在读红楼梦,我都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示范和语感上的练习。

在日常找一切渗透机会

前一段时间我在读毛姆的书,他的人生太精彩,我甚至感到一个人不喜欢毛姆一定是因为不了解他,一旦你对他有些许了解,就会产生阅读他文字的兴趣。(详见:弃医从文后,他的主业是作家,副业是间谍)

我读到好玩的东西都会跟梦梦分享,为了帮她建立对毛姆的熟悉感,我选了一些毛姆短篇小说里的片断读给她听。从短篇到对作者的了解再到他的长篇,我觉得是一个更循序渐进的阅读顺序。

这样在阅读的过程里,你就不只是在读故事,同时也在读一个人的思想。这种感受和你只认为自己在读某个作家的代表作完全不同,获得的思考和启发也更深入。

说起来,这其实就是主题式阅读,在作者这条线上纵向深入。

总而言之,让孩子开始读名著其实不难,提供契机,在日常不断渗透让孩子对某个作者或是某本书产生熟悉感,观察到孩子心动的苗头马上下手!不要怕费妈费爸,费在经典上,那是经典给你机会!

抓住!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