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舍粗茶留客住,小桥微风邀月来。
很多人止步于《齐物论》的玄理奥妙,对《养生主》仅知道个“庖丁解牛”,不明所以时就已草草结束了对《庄子》的学习。
老子西去,佛学东来。佛在中国化的进程中无论是从翻译佛经的实际需要,还是从佛学理论宣传普及考量,都必须借助于现有文化体系,那就是华夏文化的根柢——“道”。
中国化最成功的佛学就是“禅宗”,“禅”与庄子的思想几乎没有差别。
禅如同郑州街头嫁接后美不胜收的大月季:西方佛理那美丽的花朵嫁接在了儒学为主的砧木上,嫁接后让其活下来的生命脉络却是道学在起着根本性作用。

佛道交融千百年来,佛道双修已成一大流派。除了外在穿着,世人早已分不清佛与道。“不要有分别心”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一句最佳说辞。
唯独《养生主》成了区分佛道的分水岭,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篇。因为让人从“庖丁解牛”的杀生之中去体悟养生之道,着实费解。
不妨先看一下电影《新龙门客栈》刁不遇分割烤全羊的桥段,片中“鞑子”刁不遇的人物角色原型就参考了《养生主》中的庖丁形象,表面愚钝,却是剧中隐藏的顶级高手。
庖丁屠宰大牛并干脆利落、神乎其技地将其分解,刀却长年如“新发于硎”,最后“善刀而藏之”。对世人的养生观来说,至少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找个好工作,在专业上精益求精。大道至简,道理往往就是这么简单。养生的前提是赚钱养家糊口,干一行爱一行,这就是最简单易行的养生之道。不好好工作,老想着不负责任地跑到深山修行,那也没有庙门愿意收,因为庙门里面依然是一份工作。
启示二:生命炁机畅通无阻。疏通的经络,让炁机在体内游刃有余是养生之道的要领。有形的气管、血管、消化道等的畅通是经络无形之炁畅通的外在表现。

启示三:洞察人际关系中的分寸,知悉重要的法律制度。为人通情达礼,与人交往少一些磕磕绊绊,做事“为善不近名,为恶不近刑罚”,善恶不走极端化,也是养生之道。
启示四:善刀而藏之。功成身退,不贪恋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物,轻松无物累是效法天地的养生正道。
启示五:死生一体,勘破生死。死亡是身体如蜡烛燃尽,但灵魂之火永恒传递。不贪生怕死,无忧无虑是精神上的养生之道。

《养生主》这一篇短小精悍,最容易被忽视。但在道家经典中异常重要,它以逍遥为导向,齐物为理论依托,为下篇《人间世》打下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信士是从此篇开始形成佛与道的倾向性。
欢迎关注 福生无量

作者:鹑居士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