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警世通言对我们廉洁从业的启发警示

——贪官读了老子的警世通言会后悔读得晚了一步吗?

道德经研究花絮之三十)

老子所处的东周时代,有反腐倡廉吗?有反腐倡廉宣传吗?估计有,但年代久远,已难以考证追述。不过,《道德经》针对廉洁从业的名言警句有许多,老子在2000多年前的警世通言,至今还振聋发聩,对我们具有重大警示、启发意义。

下面,请读者与笔者一起学习相关原文和释文:

1、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出自《道德经》第二章)

圣人(贤明的人)(学习万物的“作而不辞,生而不有”的精神),为天下作为也不因此自得自满自吹,(即使)成功作为也不居功自傲。

2、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出自《道德经》第三章)

不要收集、珍藏哪些不容易获得的物品,使到天下的人不会因为想获得这些侯王认为贵重的物品而去偷窃;不要展示(显摆)哪些容易引起他人欲望的事项,使到天下的人不会因见到(遇到)诱人的事项而心乱如麻,心存邪念。

3、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出自《道德经》第七章)

圣人(向天地学习不利己、无私奉献的精神),时时处处谦居百姓(“民”)之后,这样,圣人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就靠前了;圣人把利益视作身外之物,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维护百姓的利益,这样,圣人的名声、名誉就保持住了。

4、不争,无尤(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如果我们做事,用不争的方法权衡处理,(做到有利于别人,也有利于自己,就不会争执),就不会相互伤害,就不会造成过失、罪过、埋怨。

5、功成身退,天之道(出自《道德经》九章)

功成业就后,不应居功自傲,不贪天之功,(这是向万物学习、向天地学习得到的道理),这是自然规律,【必须遵守,才能不失去功业,千古流芳,否则,一旦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过去的“功”可能成为“过”(有无相生,物极必反,有功变无功),成为“咎”,之前因功成获得的金钱、权力、地位将连本带利吐出来,甚至带来生命的危险】。

6、为腹不为目(出自《道德经》十二章)

圣人也按照百姓的日常三餐的要求简简单单地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不贪图奢靡、铺张、犬马声色的生活,舍弃一切“可欲”带来的张扬、高调,追求内心的简朴、恬静、自然。

7、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出自《道德经》十三章)

谁把作为(治理)天下看得像自己的身家性命一样重要,才可以将天下托付他;谁像爱护自己的身家性命一样全心全意作为(治理)天下,才可以将天下委托给他。

8、抱一为天下式(出自《道德经》二十二章)

圣人(贤明的人,老子心目中的统治者)践行、坚守“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体现的精神和理念,知行合一,为天下人做出表率、垂范。

9、物或恶之,有道者不处(出自《道德经》二十四章)

它们也许是令人厌恶甚至是令人憎恨的东西,所以,懂得按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内在的规律及事物的内在本质要求行事(为人处事)的人决不会这样做事。

10、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出自《道德经》二十六章)

为人处事轻浮草率,这样的做法就会失去根基,走向失败。急躁莽撞、胡作非为就会使原本顺利的事项失去控制,甚至使君主失去对国家的统治。

1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出自《道德经》二十八章)

知道自己能力杰出、雄强、强悍过人,却安守雌柔、柔弱的状态和地位,甘愿守拙、虚心、低调、不张扬,把自己当作为天底下、深山中不声不响流淌着的小溪流。

知道自己纯洁明亮、光芒耀眼、清流贤正,却安于平淡平凡,把自己隐藏在黑暗中,不突出自己、不宣扬自己、不显露自己,甘愿默默无闻、不自我彰显,为天下人做出表率和榜样。

知道自己很荣耀、显达,地位像夏天的草木那样繁茂、茂盛,却安于卑下、屈辱的地位,把自己得到的荣耀、显达当作受到耻辱、侮辱、玷辱,甘愿处众人之所恶,做天底下、山脚下水流汇聚的川谷。

12、知止不殆(出自《道德经》三十二章)

如果知道“道”的约束作用、懂得适可而止,不强为强取,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13、不为大,成其大(出自《道德经》三十四章)

圣人(贤明的人,老子心目中的理想统治者)之所以能够成为德高望重、万民敬仰的人格伟大的人,是因为他不追求名利、不把成为伟大人物作为目标,他甘愿卑微,有志于为天下谿、为天下式、为天下谷,所以在无意中成就了自己的伟大人格。

14、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出自《道德经》三十九章)

追求品行高尚的侯王不应追求美玉般的尊贵华丽、轻薄虚华,而应像石头那样朴实敦厚、朴质坚忍、守拙、低调、不张扬。

15、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出自《道德经》四十四章)

对名分、名誉、名声的过分、过度的贪恋,对钱财的过分、过度贪婪必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优厚、丰足的储藏虽经处心积虑、呕心沥血,但最终必定会遭致大量的损失。

16、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常足(出自《道德经》四十六章)

过错之中没有多于欲望过分造成的,灾祸之中没有惨过贪得无厌造成的,灾难之中没有大过不知道足够造成的。

所以,人知道适可而止,没有过多、过分的欲望就能时常觉得富有、满足、快乐,这才能真正做到永远满足。

17、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出自《道德经》五十二章)

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遵道、守道,以道为本,不舍本逐末,终其一生都不会有烦扰、劳倦、辛苦。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贪图自己的欲望,不遵道、守道,舍本逐末,就会增添纷扰,终其一生不能脱离危险。

1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出自《道德经》六十三章)

以不违背自然规律、顺势而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不惹事的方法去处理事务,以恬淡无味当作生活的有味。

1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道德经》七十七章)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笔者认为,我们从以上《道德经》名言警句中得到许多警示、启发,可以归结为:

第一,不慕虚华,只求内心的充实。

老子说,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为腹不为目,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第二,戒骄戒躁,不贪功,不贪利。

老子说,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利益面前后其身,外其身,不争无尤,功成身退,天之道。

第三,洁身自好,懂得敬畏,守住底线。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物或恶之,有道者不处。

第四,知足常乐,知止不殆。

老子说,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cǎn)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常足,知止不殆。

第五,要坚守信念,做廉洁从业的模范。

老子说,抱一为天下式,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六,要身怀天下,以身报国。

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为天下谿、为天下式、为天下谷。

以上是笔者从《道德经》中摘录的有关廉洁从业的名言警句及其对我们的警示、启发。 那些被抓进去的贪官,如果早一点了解、学习老子的这些警世通言,会不会后悔读得晚了一步?《道德经》类似这样的名言警句还有不少,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悟透,用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水平。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从业、廉洁奉公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永远是社会的要求和期盼。

每个人,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都需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慎权、慎欲、慎微、慎独、慎交,不为人情所扰,不为亲情所动,不为友情所左右,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提高自我约束力,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不越法律之线,严守职业底线。

邱树荣

2023年4月2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zhijia.com/9721.html